方潤華
當汶川地震餘悸未消、全民抗災記憶猶新時,雅安地震再次搖撼川蜀大地,也再度激起愛心熱潮,許多熱血青年自發奔赴前方救援,場面令人感動,不幸的是據報有救災軍車閃避私家車墜河令兩援兵殉職、年輕女志願者被墜石擊中遇難等,令人扼腕嘆息心痛不已,為何天地不仁,會奪走一顆顆善良的心靈?然而痛定思痛,我們知道:大自然是無情的,滿腔熱忱未必理性,災區需要愛心,但更需要專業救援隊伍搶在「黃金72小時」內挽救生命,若此時志願者盲目擁向災區,堵塞生命通道,愛心竟演變成人禍,產生始料不及的悲劇,令人反思「善心未必成就善行」,愛心若缺乏理性、智慧與科學,很容易「好心辦壞事」,實乃人世間一大憾事。
天災永遠無法阻擋,但悲劇可以避免重演,每一次災難,都是一次反思的機會,總結多次眾志成城、抗災救援之經驗,可以看到中國人從來不缺乏善心,欠缺的是組織、培養與科學管理,慈善也是一門大學問,值得政府與專家重視。
當今社會提起慈善,人們腦中往往閃現出「捐錢」二字,事實上慈善的意義廣闊得多,不少發達國家都十分珍惜國民善心,大都設立義工獎勵計劃,學校、社會及政府協力推廣及組織龐大的義工隊伍,愛心如春雨「潤物細無聲」,在孩子心中埋下慈善種子,培養出回饋社會的習慣。中國從數十年的配給制度過渡到自由競爭社會,政府不再包辦所有福利,更需要各種慈善團體對弱勢社群的照顧,義工服務需求甚殷、大有可為,除了能濟困救難,還能淨化人心,對當今普遍的信仰迷茫及道德低落可謂是一劑良藥。雖然「郭美美事件」等負面新聞令一些慈善機構形象受損,但社會不能因為害群之馬而因噎廢食,慈善公益是我們社會的良心,中國人身上流傳著慈善的基因,是次震災年輕人迸發的仁愛之心尤難能可貴,除了大力褒揚,更應藉此良機適當引導,將賑災的滿腔熱忱轉化為恆久的慈愛之心,培養更多專業的志願者與義工隊伍,為中國慈善事業帶來新氣象。以香港經驗為例,政府於1998年成立專責部門展開「義工運動」,運用電子科技統籌管理及指導訓練義工服務,以求達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之專業水平,登記義工由最初17萬人增至目前107餘萬人,善用社區資源,樹立互相關懷風尚,幫人者與被幫者的個人價值都得到肯定。
愛心是至高無上的情操,而且時時處處都能展現,隨時隨地都能奉獻,正如古人常說的「日行一善、積善成德」,生活中我們力所能及的行善機會太多了:尊老愛幼、睦鄰相助,拾金不昧、助人為樂,善待動物、珍惜地球……。甚至「不說他人長短、不念他人恩怨」也是善心,而廉潔奉公、造福民眾更是功德無量。愛心時時刻刻溫暖人心,正如星雲大師所推崇的:「說好話,慈悲愛語如冬陽,鼓勵讚美,就像百花處處香;做好事,舉手之勞功德妙,服務奉獻,就像滿月高空照;存好心,誠意善緣好運到,就像良田收成好」。讓我們擇善而行,共同收穫美好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