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勤 立法會議員
反對派口說「核心價值」,卻不惜一切破壞「核心價值」,因為他們不接受「核心價值」的多樣性,而只強調單一的「核心價值」。香港賴以成功的因素很多,除了反對派口中所說的自由等等,也包括效率、勤奮、奉公守法。假如要摧毀某一些價值來鞏固另一些價值,最終只會連原本要捍衛的東西也保不住。舉例說,假如「佔中」最終失控,引發暴亂,「自由」便要被犧牲了。「佔中」從根本上否定了法治、秩序、效率、社會安寧,以一組價值來壓倒另一種價值,與建設一個健全的、多樣化的現代化社會背道而馳。墨子曾說:「亂何自起?起不相愛。」古人的眼光,似乎比今人還要雪亮呢!
前終審法院常任法官包致金聲稱,當他第一次聽見「佔領中環」時,他隨即聯想到印度聖雄甘地的公民抗命行為。「佔中」發起人戴耀廷於今年3月底發表了信念書,揚言要「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目的是為這台「大龍鳳」披上了一件神聖的外衣,以爭取道德高地。「佔中」組織計劃分四個階段,用一年半載去進行「佔中」,利用這段長時間去打下道德高地的地基。為甚麼要「爭取」道德高地呢?因為「佔中」本身並沒有甚麼道德高地可言,「瓜田李下」明顯不過。
粉碎「佔領中環」的理論基礎
戴耀廷曾漏過口風,把「佔中」比喻為核彈,引起公眾譁然。也許,他自己也後悔說了這番話,但這句話的「潛意思」十分重要。甚麼是核彈?核彈就是徹底消滅對方的武器。正因如此,擁有核武的一方就可以挾著這種恐慌去與對手談判,從而滿足他自己的要求。戴耀廷發表「核彈論」,等同「耀核揚威」,我不認為馬丁路德金和甘地的心中有一顆核彈。一個真正善良的人,是不會說出這種含血腥味的比喻;相反,一個暴戾的人,同樣可以高呼「愛與和平」,然後不顧公眾安全製造混亂,破壞社會的秩序和安寧。
近日,已有不少評論從影響經濟、民生和秩序的角度批評「佔中」,我不打算重複舊觀點。反而,我希望從政治哲學的角度去剖析「佔中」的合理性。政治不只是政策和政制。只要有社會,就會有政治。政治是協調社會運作的一種技術。好的政治技術使社會運作順暢,這就是古人所謂的「治」;相反,則會變成「亂」。借用墨子的說法:「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不能治。」經過幾千年的實踐,人們發掘了不少「治」的基本元素,例如:自由、正義、公平、廉潔、效率等。另外,也發現了不少「亂」的原因,例如:腐敗、剝削、不公不義等。而所有政制和政策,都是建基於以上的概念。政治哲學就是對這些概念的研究。
有社會學家提出「社會契約」是社會的基礎,即社會只不過是一種集體協議。這種單一性會以不同的姿態出現,反對派對香港社會的理解也是如此。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他們把香港社會的大小問題,都歸咎於「沒有真普選」。換言之,在反對派眼中,沒有他們所謂的「真普選」,香港社會就沒有存在的基礎。這就是為甚麼戴耀廷等人不惜發起「佔中」,以破壞現在的社會。故此,他們沒有必要留手,也沒有理由心痛。
反對派口說「核心價值」,卻不惜一切破壞「核心價值」,因為他們不接受「核心價值」的多樣性,而只強調單一的「核心價值」。香港賴以成功的因素很多,除了反對派口中所說的自由、廉潔等等,也包括效率、勤奮、奉公守法。假如要摧毀某一些價值來鞏固另一些價值,最終只會連原本要捍衛的東西也保不住。舉例說,假如最終「佔中」失控,引發暴亂,「自由」便要被犧牲了。
「佔中」從根本上否定了法治秩序
如「佔中」發展下去,很可能會因為不同勢力的滲入而偏離「愛與和平」的原構思。「佔中」是極高風險的運動,由運動演變成暴動只是一線之差。你可以想像,一個真心愛香港的人會拿香港來做「核試」嗎?只要你心中有愛與和平,有些行為你是連想也不會想的。
正因如此,「佔中」背後的邏輯,如同家長妄圖透過虐待兒童來「灌輸」自己的一套。所謂「佔中X步曲」(因屢屢更改,無法得知最終會有幾多步),如同打了兒子一巴掌;再打他一棍;最終要用刀架著兒子的脖子。「佔中」行動層層升級,道理不外如是。「佔中」從根本上否定了法治、秩序、效率、社會安寧,以一組價值來壓倒另一種價值,與建設一個健全的、多樣化的現代化社會背道而馳。
墨子曾說:「亂何自起?起不相愛。」古人的眼光,似乎比今人還要雪亮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