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長江 立法會議員
張德江委員長的講話,以及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論壇和洛桑管理學院的競爭力報告,指出香港競爭力下降的原因和趨勢,已經敲響了本港競爭力的警號。其實香港競爭力持續下降是商界和專業界早已察覺的問題。我們必須痛定思痛,排除政治化干擾,抓緊時機去鞏固和提升香港的競爭力。
我們看到鄰近地區的經驗,新加坡和韓國能夠不斷增強本身競爭力,是取決於態度進取,銳意發展新興多元產業,內地經濟前列的城市群就更加不在話下。
敲響了本港競爭力警號
香港產業結構過於單一,是難以爭辯的事實,而香港的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地位,正面臨嚴峻的挑戰,本港物流業龍頭地位早已被新加坡及上海超越,本年頭兩季亦被深圳迎頭趕上。為什麼?是否新加坡、上海和深圳的管理制度和法治比香港優勝?相信大家心裡有數。即使仍然佔優勢的金融業,亦被周邊城市虎視眈眈、亦步亦趨。政府構思要發展的新興產業如創新科技和創意產業等,亦缺乏政策支援,競爭力嚴重不足,遠遠落後於周邊地區。新加坡在2005年至2009年,其實是在它推動賭業之前,GDP實質增長為3.6%,遠比香港的2.6%為高。可惜的是,不少香港人仍然缺乏憂患意識,長期處於醉生夢死狀態。
現在應是夢醒時候,香港必須提升整體競爭力來面對未來的挑戰,鞏固和提升現有產業的根基和優勢,及進一步發展新興產業,在國際舞台上重振聲威。
要提升香港的競爭力,除了我以前提及的用地不足、租金高企和政策配套不足的問題外,還得首推人才。未來的發展會是一場人才爭奪戰。國際顧問公司McKinsey最近亦指出,全球勞動力將出現嚴重失衡,突顯出人才錯配,成為各國面臨的重大挑戰。雖然香港失業率較低,接近全民就業,畢業生理應不愁出路,但卻事與願違,有6萬多名青年人長期失業。歸根究底,其中的主要原因都是產業結構過分單一,以及長期以來人力資源需求與教育配套不協調所造成。
一個社會的人才多寡決定它的盛衰,過去20年政府大力投資教育和培訓,但奈何教育培訓與人力資源需求長期以來都各自為政,缺乏協調和針對性,引致人力資源供求失衡脫節,未能滿足發展的需要,以致不少畢業生學非所用及產業發展人才短缺兩者並存的不合理現象。
狹隘政治令香港發展舉步維艱
特區政府必須解決人力資源錯配的問題,從新檢視現有學位和培訓課程,全面評估產業結構對各種人力資源的需求,對症下藥,提升畢業生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持續培訓和提升適合香港產業發展所需的人才,並同時以嶄新思維制訂優惠政策吸引海外專才來港工作,以解決短、中期人才短缺的問題。
要提升香港的競爭力,已是刻不容緩。然而社會則日趨政治化。當然,在大原則問題上,每人都應該根據本身信念去據理力爭,但現況卻是很多事情事無大小都爭拗不休,令到經濟發展失衡失速,公共政策缺乏理性討論,經濟、民生議題及基建項目更成為政治狙擊的工具。長遠而言,層出不窮的內耗只會令香港競爭力不斷削弱。香港要自強不息,政府和全社會都責無旁貸,發揮同舟共濟的精神。在經濟和社會發展議題上,不應純粹從政治立場出發來考慮問題,任由狹隘政治(petty politics) 令香港的發展舉步維艱。
一個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對一個城市的持續發展尤其重要。香港擁有成熟的法治、自由港地位、簡單低稅制,以及新聞、言論和資訊自由等相對優勢,只要大家肯摒棄不必要的內耗,不再蹉跎歲月,把握內地高速發展的機遇,我們便有機會重拾競爭優勢。若我們繼續不進取,香港發展真的會逆水行舟,最終會損害香港人的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