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一心
中國漆畫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據考證,浙江余姚河姆渡發掘出來的朱漆碗,已有7000年歷史。河南信陽長台關出土的漆瑟,彩繪有狩獵樂舞和神怪龍蛇等形象的漆畫,也有2000餘年歷史。此外,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漢代漆棺上的漆畫、山西大同司馬金龍墓漆屏風畫以及明清大量的屏風漆畫等也很出名。可見,中國漆畫並非新畫種。中國漆畫是一種打磨出來的藝術。
中國漆畫有四大名漆之說,即北京—金漆;福建—脫胎;揚州—點鑼;平遙—彩繪。筆者是福建人,先說一說福建的脫胎漆藝。福建脫胎漆畫主要集中在省城福州,其也被視為中國漆藝之鄉。上世紀七十年代,福州北郊新店出土南宋墓葬,其中不乏做工精美考究的漆器,這應該是目前福州地區發現最早的漆器。據載,明清時期,福建漆藝界跟日本交流甚廣,其中最有代表性是沈紹安家族,沈紹安首創脫胎漆器,讓福建漆器走向世界並聞名於世。而在當時,日本江戶籐工藝也給中國漆器帶來了巨大震撼,從而加強了交流。解放後(1964年),福建漆畫首次參加了全國美展,打破了漆畫只是工藝品而非藝術品的偏執說法。1984年福建漆畫在第六屆全國美展中奪得了兩個銀牌,1989年在第七屆全國美展中福建漆畫又獲得了金牌,1999年在第九屆全國美展中,福建漆畫再獲一枚金牌和四枚銀牌,從而奠定了福建漆畫在中國的影響力和作為中國漆畫之鄉的號召力。
有人說,「漆畫是真正意義的中國畫」。也有人說,中國漆畫有著和西方油畫一樣的藝術效果,是中西結合最好的畫種。從某種意義上講,我贊成以上觀點,但從另一角度上講,我認為,與其說漆畫之美是畫出來的,不如說是磨出來的。或者說是「畫」與「磨」的有機結合。依據其技法不同,漆畫可分成刻漆、堆漆、雕漆、嵌漆、彩繪、磨漆等不同品種。至此,「磨」作為一種藝術,也許是許多人始料未及的。據了解,最早的中國漆畫是古人在彩繪漆器上的一種裝飾畫,這種裝飾畫雖不能和今天的「油畫」相提並論,但其藝術魅力同樣具有不可忽視的感染力,尤其是製作工藝不可替代。戰國時期思想家韓非子在《過十篇》中說,流漆墨其上,禹做祭器,黑漆其外,而朱畫其內。可見,當時的中國漆器就已經非常有講究,並加入了文化和藝術內涵。說到磨,許多福建人喜歡把中國漆畫說成「磨漆畫」,由此足以說明一切。有人說,漆畫具有繪畫和工藝的雙重性就是這個道理。實際上,它既是藝術品,又是和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實用裝飾品,成為壁飾、屏風和壁畫等的表現形式。
對漆畫有一定了解的人就知道,漆畫的傳統工藝是很複雜的,既要準備很多材料,除漆之外,還有金、銀、鉛、錫以及蛋殼、貝殼、石片、木片等,又要進行刻漆、堆漆、雕漆、嵌漆、彩繪、磨漆等工藝,而福建漆畫最重要特點就是「磨」。磨的時候又要準備水砂紙、磨石、人造磨石、木炭等。在磨的過程中還分為初磨和細磨兩種,最後還要推光,足見工藝之複雜。更重要的是,不能失去藝術性,否則就成工藝品了。福建漆畫是在傳統工藝基礎上進行打磨的,其製作出來的畫具有色調明朗、深沉,立體感強,表面平滑光亮等特點。具體製作方法是這樣:先以生漆和瓦灰按脫胎工藝技法在木板上上漆打底、磨製光滑,然後用調配好的色漆在底板上層層描繪出各種紋樣。利用上漆的厚薄不勻,使畫面產生富於變化的明暗調子,從而具有立體感。在作畫過程中,為了更好地表現物體,還可以根據畫面內容的需要,採用寶石、螺鋼、蛋殼、金、銀、錫等材料進行鑲嵌,使畫面層次更加豐富。最後,經打磨並罩上透明漆,用細瓦灰與生油推光。正因為「磨」體現了福州漆畫的獨特工藝,故稱為「磨漆畫」。總之一句話,中國漆畫是一門打磨出來的藝術,尤其是針對福建漆畫而言。
當然,漆畫作為一門打磨出來的藝術,絕不是為磨而磨,對色彩、線條和光的要求同樣嚴格,這就是為什麼有人這樣評價中國漆畫,認為其描漆似工筆之美;畫漆似重彩之美;刻漆似版畫之美;堆漆似浮雕之美;刮漆似油畫之美;潑漆似水彩畫之美。可見,藝術之路殊途同歸永遠是顛撲不破的真理。1973年湖北江陵鳳凰山八號墓出土了一件西漢漆龜盾,正面畫一種人和一神獸。神人作人首,人身。禽足眼、口、鼻,結構均很清楚,身著十字花紋的寬袖上衣和長褲。怪獸昂首曲身,伸開兩足,與神人同一方向,奔走欲飛。龜盾背面,畫兩個相向而立的人物,亦身穿十字花紋的寬抽上衣和長褲,腰束帶,足穿鞋右一人身佩長劍,是現實生活中的人物。這樣的題材是非常有意思的。就漆繪語言而言,也是對現實的關照。也許,有人對漆繪語言還不甚了解,其實就是對傳統的繼承和演繹。
近年來,福建漆畫發展很快,勢頭很好,創作題材也越來越豐富,有人物、走獸、山水、花鳥、魚蟲等,也有仿古圖案,令人大開眼界。我的老鄉中不乏漆畫方面的佼佼者,其中「八閩之子」周榕清,是閩江大學教授,同時是清華大學優秀訪問學者,多年前他就已經在專攻漆畫,並已有一定成就,他原來以油畫為主,而漆畫乃中國傳統藝術,經過中西合璧後,藝術魅力更加彰顯。此外,第九屆全國美展漆畫金獎獲得者蘇國偉也是我的老鄉,由此可見,漆畫作為福建一大藝術品牌是有說服力的。當然,和其它藝術門類一樣,漆繪語言是很豐富的。
由於福建漆畫繼承了傳統技法,喜歡用黑漆磨光,這樣製作出來的漆畫不僅質地堅固、耐熱、揩試方便,而且歷久常新,尤其是掛在牆上,呈現出寶石般的烏亮光澤,古樸渾厚,富麗堂皇,給人一種特殊的美感,所以受到市場的青睞。據了解,2012年10月28日,在第五屆海峽兩岸文博會的分會場拍賣現場,漆畫家喬十光一幅漆畫拍出138萬元的高價,其他人的漆畫作品也大受歡迎,大大鼓舞了漆畫愛好者,相信,中國漆畫市場會被越來越看好。筆者預言,打磨出來的藝術—漆畫,未來非常有可能成為與西方油畫平分秋色,共同佔領市場。當然,漆畫只是中國畫一種。進而言之,在藝術全球化的今天,什麼畫種都有可能出現奇跡,中國漆畫能否健康成長,全看它如何繼承和發揚,另外就是能否大膽創新,而不被市場化瓦解掉,否則,再好的東西也會毀滅。而要做到這一點,藝術家自身的修養和堅持無疑是最重要的,人品決定畫品也是關鍵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