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3年6月1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填不飽」的桂林米粉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6-1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別致的書,別致的「食經」。作者提供圖片

黃仲鳴

 多年前,看白先勇的《明星咖啡館》,其中有篇〈少小離家老大回:我的尋根記〉,讀後難忘。白先勇的「根」,在廣西桂林;我注意的不是「根」,而是其中一段:

 「我回到桂林,三餐都到處去找米粉吃,一吃三四碗,那是鄉愁引起原始性的飢渴,填不飽的。我在《花橋榮記》裡寫了不少有關桂林米粉的掌故,大概也是『畫餅充飢』吧。外面的人都稱讚雲南的『過橋米線』,那是說外行話,大概他們都沒有嘗過正宗桂林米粉。」

 饞嘴如我,於是猛尋桂林米粉,可是此間似無專門店,有的只是過橋米線。不錯,過橋米粉實在不錯;真正的桂林米粉,始終只能在白先勇的文章裡領略得到。「填不飽的」?

 日前在坊間看到一部張迪主編的《桂林米粉》(桂林:廣西螄範大學出版社,二○一二年八月),白先勇題封面字,全書彩色精印,十分美觀。閒時翻翻,亦可「畫餅充飢」。

 其實,我有吃過桂林米粉,但不是在桂林吃,而是在內地一些小店,但感覺麻麻,不如雲南米線,以後就沒有吃過了。或者我嗜辣吧,吃雲南米線往往要大辣,正如吃常德米粉,一樣要大辣,還要加辣。我想,暴辣的結果是,米線、米粉的風味都消失了。

 這書裡有篇〈桂林米粉PK雲南米線〉,作者乃雲南人張謙,他說:「在雲南,米線好不好講『筋骨』;在桂林,米粉好不好看『細滑』。」他的父母光臨桂林,一吃了桂林米粉,竟「一錘定了音」:「桂林米粉給雲南米線好吃!」雲南人陣前倒了戈!

 書中還有篇〈當代名人與桂林米粉〉,講了幾個吃米粉的逸事,如胡耀邦、朱鎔基、張藝謀;最精彩的是,易中天在南寧講學時,與記者「鬥嘴」。一位記者說:「于丹喜歡周杰倫,這糟蹋了國學……」易中天迅速回答:「這是個人愛好的問題,我喜歡吃桂林米粉乾撈粉和牛腩粉,這和國學有甚麼關係?」

 詞鋒凌厲!其實那記者根本犯了邏輯上的謬誤,周杰倫和國學有啥關係?易中天的桂林米粉國學論,正是絕佳的回敬,也可看出易中天對桂林米粉情有獨鍾。

 書中說:「……桂林米粉還真充滿了無敵的誘惑。尤其是乾撈粉,米粉圓而潤滑,肥而油亮,口感鮮嫩而又韌性;那金燦燦的鍋燒,入口又香又脆,加一些鹵牛肉片,然後根據各自口味撒上蔥、蒜米、香菜、酸菜(一般有豆角酸、竹筍酸和泡菜酸)和紅辣椒—那種辣香味你在外地是絕對找不到的……」辣椒!見到辣椒我的舌底就生津!這種桂林米粉可沒嘗過,要吃道地的桂林米粉,就應到當地去吃。

 但據說,當地有些桂林米粉的檔次甚差,要吃還須擇店。書中提供了不少「優」店。二○一二年五月,白先勇再返桂林,在名店大吃米粉,他說:「我一天吃四餐米粉都願意,昨天我一頓就吃了五両米粉。」看到白先勇如此饞,罷罷,應找個假期往大快朵頤了。一顯「大食男」的本色。

相關新聞
百家廊:我們的秘密生活 (2013-06-11) (圖)
琴台客聚:「填不飽」的桂林米粉 (2013-06-11) (圖)
翠袖乾坤:要不要讀中史 (2013-06-11)
海闊天空:花蓮懷舊之旅 (2013-06-11) (圖)
杜亦有道:放懷吃螄蚶 (2013-06-11)
思旋天地:欲哭無淚 (2013-06-11)
淑梅足跡:星級爹哋 (2013-06-11)
百家廊:美麗的阿里山 (2013-06-10) (圖)
琴台客聚:世亂檸檬酸作鹼 (2013-06-10)
翠袖乾坤:盲 畫 (2013-06-10)
跳出框框:愛屋及烏 (2013-06-10)
生活語絲:莫言的《豐乳肥臀》 (2013-06-10)
思旋天地:異鄉過端午 (2013-06-10)
閒情物語:海帶滋味長 (2013-06-10)
百家廊:「駱駝祥子」何時解放 (2013-06-07) (圖)
琴台客聚:充氣之城 越界之思 (2013-06-07)
翠袖乾坤:電飯煲 (2013-06-07)
古今談:反導彈武器跨越式發展的年代 (2013-06-07)
杜亦有道:歸宗認祖處 (2013-06-07)
演藝蝶影:再看《南海十三郎》 (2013-06-0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