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淑賢
電台在講中學生應否必修中國歷史。我們這些五六十後,深知不熟歷史的後遺症,多舉腳贊成。但聽街頭訪問,好些年輕人都說不必了,因為中史對現實生活沒用。如果要知道中史,上網找就可以了,不必逼他讀。好笑的是,記者問中國第一個朝代是甚麼,有人答是宋朝。
港人凡事講實用,對搵食或日常生活無用的東西,一概敬謝不敏。目光短淺,只看眼前不看長遠,重具體輕理念,是我們的優點也是缺點。另一樣是怕悶,凡是與悶字沾邊的東西,必死無疑。記得中三時,有次轉堂時大家納悶,有同學趁老師未到,高聲問,究竟為甚麼要讀中史,咁鬼悶。跟著有同學又說,以後如果要讀中國文學,就更慘啦,好像要讀《紅樓夢》,想起就悶死人!當時大家都沒有答案,也沒有因而引起爭論,其實很可惜,因為難得有人終於把心底話說出來,只是我們當時實在太乖,沒有好好去繼續討論。有時我想,如果當天有老師經過,聽到這一段,老師又講不講得出一番說服我們的道理呢?我是悲觀的。
其實只要懂得教,甚麼科目都可以學得開心。以我們的年代為例,中史之所以悶,一是教科書極差勁,每個朝代的興替原因都是那些套路,不是皇帝承平日久、耽於逸樂,就是窮兵黷武、好大喜功,不然就是宦官肆虐、外戚亂政、民不聊生。學生只要把這堆金句東拼西湊,就可以混個合格回來。至於朝代更替背後的模式理念對中國縱的發展有何影響,對不起,從沒人說過;歷朝豪傑在今天社會的身影這類可以非常有趣的話題,也不提。至於那本講典章制度的教科書,更是悶出鳥來,不說也罷。不知現今的中史教科書和教法,有沒有進步。
如果問我為甚麼中學生要讀中史,我的答案是:為了日後不做一個蠢人。當然,上網找資料自修是可以的,但無可無不可的話,只怕會有更多人以為宋朝是第一個朝代,張學友當作張學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