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書練
雖然米歇爾後來「補鍋」式地寫了封「親筆信」給國家主席夫人彭麗媛,祝願她訪美愉快,並表示「期待在不久的將來攜女兒們訪華」,但無助於挽回她失禮的「面子」。
作為新崛起的亞洲大國,習近平首次以中國國家主席身份偕妻訪美,跟奧巴馬建立「私人關係」,主人家的夫人卻以「照顧女兒」為由避見,無論如何,都是說不通的。何況,元首偕妻會見客人,不但顯示尊重夫人,也是西方政壇外交文化。
米歇爾是一位很有算計的第一夫人,也是一位很擅於包裝的女人——雖然在一般公眾眼中的她是「親切、謙遜」。不少網民說,她是怕被比下去。此話非情緒之語。
以米歇爾的聰明頭腦和好勝本性,她應該自知,相對於「新鮮出爐」的中國第一夫人,已被國際媒體「消費」了五年的自己沒有多少「新聞價值」,而這位國際對手從外形到內在都實力不弱,何況,這對手月前隨夫首訪俄非四國,首次亮相就搶盡風頭,人氣正旺呢。
從人性的角度去解讀,米歇爾的心理也正常。只是,這次會面並不是私人性質,國際媒體在報道「會晤正經事」外,第一夫人的「花邊新聞」往往也是另一亮點,因為她們的舉止代表了國家的形象。
這也是美國刻意營造的效果。早在奧巴馬當選初期,米歇爾就「非常合作」地接受美國媒體的一系列包裝和吹捧,從「美國超模」(《時代》形容詞)到「美國面孔」(《名利場》封號),還有那一大堆「最佳衣著」、「年度女性」等等。只是,這位「面孔」卻「無面」見人,豈止令引頸以待的國際媒體掃興,也不把中國人的感情放在心中。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米歇爾的「缺席」也帶出另一個信息:她的家事比他的國事重要,或者說,她以「主婦小動作」傳遞了「國家大信息」?不必有太多的猜測,也不必太過介懷,等到了秋天,中國對手大可以平常心「以禮相待」。
不為甚麼,米歇爾要做個「真實的女人」,彭麗媛也要做個「真情的女人」,無論是為了自己的心情,還是中國的國情和國民的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