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當我們談論5000萬時 該談些甚麼?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6-25]     我要評論

 上周五舉行的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會議中,有一項議程是請各委員批准一筆為數5,000萬元的新承擔額,以供康文署購藏本地藝術家的作品和委約藝術家們創作藝術品。5,000萬不是個小數目,與這麼大一筆錢相關的事項,自然也絕非小事。事實上,早在3月初,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表示支持財政預算案中「額外撥款五千萬港元給康文署」以促進本地藝術發展的建議時,不少人心底便都打了個大大問號——去年,康文署購藏本地藝術品的開支只有約170萬港元,今年一下就建議多撥款5,000萬,這筆錢會怎樣用?購藏哪些藝術品?規劃是否系統?對當下本地的藝術家創作會起到怎樣的扶持?康文署轄下的博物館原有採購藏品的政策會有哪些改變?

 然而,本報記者帶著這一大串問題聯絡康文署,卻沒有得到隻言片語的說明——康文署相關負責人還是轄下的任何一間博物館,都沒有給出任何回應,只是表示所有的相關程序,在康文署5月份發佈的官方文件中已講得詳盡。於是,我們聽取了藝術家、博物館(非康文署轄下),以及收藏方面的不同聲音,共同探討,當我們談論這橫空出世的5,000萬時,該談些甚麼?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賈選凝

 5,000萬在立法會的財務委員會會議上討論時,講明是要「購藏本地藝術家的作品和委約藝術家創作」,但這兩大主旨又恰恰非常泛泛,追問多一層——怎麼購藏?怎麼委約?就會發現其中模糊含混之處。

 康文署官方文件中的購藏策略包括四項,可以被簡單歸納如下:從歷史的角度去蒐集不同時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收藏名家與新秀的作品(「名家」與「新秀」,具體針對兩個不同的群體,該以怎樣的不同標準去甄選,文件並無解釋)、香港當代藝術(雙年)獎獲獎作品,以及在公共藝術計劃中委約藝術家創作的作品。

 從這樣的策略指引中,我們只能得到幾點大概認知:一是這5000萬會用來系統地去收集香港藝術史上的作品,二是對於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主要的收集方向是「獲獎」和「委約」。而對於這樣的闡釋,業內人士各有自己看法。身為收藏家的「藝術門」主人林明珠認為,政府願意投放這樣的資源去支持當然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鼓勵更多人「become artist」。她指出,比給予資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培養香港的藝術家、收藏家和整個藝術市場,這是只靠政府並不能做到的事。「每一個人都要出力。」而她也同時指出,當代視覺藝術作品中的裝置作品,本身收藏難度也較高。

相關新聞
當我們談論5000萬時 該談些甚麼?
5000萬撥款的來龍去脈 (圖)
藝術家們如是說:
收藏家們如是說: (圖)
歷史與空間:白妞、黑妞與山東大鼓 (圖)
生活點滴:蘆箬和蘆哨 (圖)
豆棚閒話:喇叭褲 (圖)
詞話詩說:主旋律
畫中有話 (圖)
百家廊:走路去上學 (圖)
琴台客聚:慕容羽軍與徐速 (圖)
翠袖乾坤:流浪者之貓
海闊天空:奔向安達魯西亞
杜亦有道:不勝唏噓之至
思旋天地:家在香港
淑梅足跡:天生浪子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