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雲南石林。 網上圖片
——遊雲南石林
張衍榮
雲南石林,為何值得一遊?倘若僅以「地質奇觀」作答,恐怕無異於婦人之見。很明顯,雲南石林何止是地質奇觀?說來可笑,當年我就是抱著這樣一種「婦人之見」去的。
那時我在昆明出差,駐海埂基地,給在那裡參加高原集訓的網球運動員上文化課。海埂基地屬當時的國家體委,位於滇池湖畔,與西山公園遙遙相對,且與「睡美人」朝夕相處,風光旖旎自不待言,可時間一長,仍不免審美疲勞。因此,為尋找新的興奮點,不斷提高興奮度,以增強訓練效果,基地領導便利用公休日,組織運動員外出「換環境,換腦筋」。不用說,我的石林之遊正好是沾了這種「兩換」的光。
雲南石林在昆明東南部的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距省會昆明78公里。清早出發,汽車在蜿蜒崎嶇的山路上奔跑了三個多小時才抵達。遠遠望去,漫山遍野石多似林如海,有的似劍,有的如塔,有的像柱,有的若人……更多的則是可供奇思妙想的各種不規則的形狀。面對如此奇異的自然景觀,即使走南闖北,見多識廣的運動員們也不由發出陣陣驚嘆。
雲南石林是世界唯一位於亞熱帶高原的喀斯特地貌風景區,全縣共有石林保護面積約400平方公里,主體景區由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大疊水,長湖,月湖,芝雲洞,奇風洞等7個風景片區組成。
走近石林,但見怪石嶙峋,奇峰突兀,頓覺高山仰止;沿階而下,置身「林海」,四面環顧,波峰浪谷,又盡到眼前。那份訝異,端的是怎一個「妙」了得!駐足舉頭,迎面一根巨大石柱,其額匾般的平面上雕刻著兩個鮮紅的隸書大字— —「石林」。它堪稱景區的銘牌標籤,係龍雲1931年所題寫。龍先生乃歷史風雲人物,曾任雲南省政府主席,又是彝族同胞,這天下奇觀的命名自然非他莫屬了。
「石林」之後,群「山」峰腰處遍佈名人石刻題詠,無一不是讚嘆石林之雄奇俊秀,頌揚其挺拔剛烈的。
作為文學愛好者,我對這些難得一見的墨寶自然不肯輕易放過,流連忘返,幾次三番。至今依稀記得,有民國路南縣長許瑞毅題寫的「競秀」,有路南縣民眾教育館館長金之琛題寫的「萬笏朝天」,有路南宿儒李映乙先生題寫的「峭壁」,有解放前路南末代縣長趙之屏題寫的「巖巖」,有路南現代名士楊立聲、李墉題寫的「頭角崢嶸」、「大氣磅礡」,有龍雲時期雲南省教育廳長龔自知題寫的「磊落萬古」,有佛家居士李華圃題寫的「玉樹瓊林」,有國民革命軍代理總司令、陸軍一級上將朱培德題寫的「拔地擎天」,有林生取自林則徐「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慾則剛」題寫的「無慾則剛」,有雲南巧家陸崇仁先生題寫的「氣骨雲根,至性存存;南天楮柱,持重無言」,有路南學者李秉均先生題寫的「避秦疑無路,到此別有天」(限於篇幅,典出從略),有雲南講武堂「模範二朱」之一、共和國元帥朱老總1962年來石林時題寫的「群峰壁立,千嶂疊翠」等等。此外,還有諸如「天下第一奇觀」、「南天砥柱」、「天造奇觀」、「群巖湧翠」、「彩雲深處」、「磅礡凌烈」、「峭壁飛雲」、「天南崆峒」等題詠讚頌之作。
不用說,這些石刻墨寶不僅是石林外貌的描繪與寫照,更是與石林融為一體的人文元素。它們是時代精英、社會賢達們的借景抒情,託物言志,所表達的是他們對理想社會、壯麗人生的強烈願望,是傳統真善美價值取向的彰顯與弘揚,更是他們對中華民族風骨血性的謳歌與禮贊。借用一句時髦話說,它們所傳輸的絕對是一股「正能量」。它們不僅給這一天下奇觀錦上添花,點睛增色,同時也給後世,給我們這個民族留下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因此,糅合了人文元素的雲南石林已不再僅是一處「遠看石頭大,近看大石頭」的景觀了,而是一部思想內涵豐富,構思精妙絕倫,絕對不可以等閒視之的煌煌大著!
而今看來,正是因有了人文元素,石林才有了情感與性格,有了意志與力量,有了精神與靈魂,有了情操與追求,有了品位與風骨的。這不禁又讓我想到天下名勝,舉凡人工建築,自然山水,無論是僧是俗,誰不是因此才有了生命力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人文元素乃靈魂之鈣,思想之火,精神之核,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社會一個細胞,誰可以或缺?!寫到這裡,值得指出的是,在實用主義大行其道,金錢至尊,銅臭瀰漫,暴富焦慮,名利瘋狂,心態浮躁而社會亟待轉型的當下,人文元素已幾近束之高閣,甚或棄之如敝屣了!嗚呼,「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思之慮之,何人不倍覺驚心啊!
瀏覽完名人題詠石刻,我隨著嘻嘻哈哈的運動員們轉到了「望峰亭」。它是萬山叢中一座小巧別致的山間亭,朱漆黛瓦,溫馨浪漫,讓人想到郎情妾意之類的「小資情調」。而藍天碧雲下,憑欄遠眺,但見層巒疊嶂,波濤洶湧,又恰似一幅濃墨重彩的山水畫卷奔來眼底。
別過「望峰亭」,順階而下,便來到一處聞名遐邇的所在,它便是被譽為「阿詩瑪」的小石林片區。這裡既與外石林緊密相連,又自成格局,可謂別有洞天:幾塊草坪相互銜接,四周點綴著奇峰怪石,有的如菇群聳立,有的似動物匍匐,有的像利劍豎起……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圓形碧池之旁有一座天然成趣、統領本片區的人形石峰。
「啊,阿詩瑪!」運動員們眼前一亮,忍不住一陣歡呼,摩拳擦掌,紛紛上前爭相與之合影。
仔細端詳,這人形石峰酷似頭包淡紅色頭帕,身著彝族民族盛裝,肩背採藥小竹簍,深情眺望著遠方的撒尼族姑娘。這勤勞美麗、風韻動人的少女造型,被當地人民親切地稱之為「阿詩瑪」(意即「金子般美麗的姑娘」)。少女身後是初戀,是愛情,是憧憬,是夢想,不要說天生活躍且正處在青春期的運動員了,便是七老八十的老頭老太太,誰不為之動情?天使般的運動員們疊床架屋,似欲將「阿詩瑪」當做美麗漂亮的新娘團團圍住……
這情形委實讓我深受感染。在石林這塊絢麗多彩的紅土地上,生活著一群世界上最勤勞最善良最浪漫的群體,他們是我國彝族中的撒尼人。他們在彩雲深處,在奇峰異石之間,創造了極具民族風情的「阿詩瑪文化」和無比歡樂的歌舞樂章。他們祭祀、勞作、相愛、狂歡……每時每刻都在創造與石林一樣令天下驚奇,世人感動的藝術和詩意。石林不僅是自然的風景,更是人文的風景,景區內那濃郁的彝族風情,那無處不在的獨有氣息,會讓每一位遊客終生難忘。這不,今日老朽憶起,呵呵,那可是當今國人難得一品的風情醉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