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民
改革開放以來,內地的流行文化,大部分受到港台的影響。香港和台灣的歌星,在內地吃香得很。就是一些二流的,也可以到內地二線城市去開演唱會賺人民幣。一些在港、台已算「過氣」的歌星,仍然可以到內地巡迴演出,前年我還在成都和鄭州看到一些香港過氣歌星的演唱會的大幅廣告。
究其原因,就是過去內地封閉太久。一旦改革開放,特別是向港台開放,各種新奇的唱腔便引起「飢渴」已久的內地聽眾的興趣。不過,以我這樣長居香港的人,反而聽不慣本地的蹦蹦跳跳、怪裡怪氣的歌星曲調,更喜歡的是甜美、高亢的內地歌星如劉歡、韓紅、毛阿敏等的歌。
電影也是如此,香港影片在內地流行一時,香港影視明星在內地十分吃香,有的人乾脆就留在內地拍片,因為他(她)們享有香港明星的光環。
直至今天,內地的音樂「選秀」比賽,選手選唱的歌曲,十有八九還是港台「金曲」。甚且以粵語演唱的歌曲也在全國各地流行,使粵語躍居普通話之外的內地第二語言。
香港的流行小說,特別是武俠小說在內地被改編為影劇的也不少見。有一個時期,香港的某些流行言情小說也為內地青年男女所喜愛。我在多年前曾在北京的書店中看到有香港某女流行小說作家的著作專櫃。
甚且內地的大型演出節目,如「春晚」之類,也非加入港台歌星不可,否則好像號召力就會弱化。明星效應中的港台明星似乎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這種種現象,一方面是過去內地封閉的政治環境所形成,另一方面也是國人近年形成的崇外思想所致。香港、台灣雖然是祖國的一部分,但社會制度不同,流行文化的形成也不一樣。因此也可說是「外」於中國大陸。加上同文同種,與日韓、歐美的文化有一定的距離不同。這是港台文化能在內地流行的一個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