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遭社會環境挫自信 調查未必反映事實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錦燕)能夠靈活運用兩文三語,是不少本港學生向來引以自豪的,但一項調查指出,香港青年對自己的中、英文及普通話運用信心比率均有下降,分別較2009年下跌12.7、0.9及3.7個百分點。有學者指出,社會及就業環境令青年人的自信心下降,故出現自我評價語文運用能力下降現象。亦有語言學博士認為,調查反映的未必是事實,或香港青年對自己要求高,故對自己的評價偏低。
香港青年協會昨日公布最新一項「青年價值觀指標」,調查結果顯示,在520名年齡介乎15歲至39歲的受訪青年對自己的中文、普通話和英文水平的運用信心比率,分別從2009年的83.0%、52.4%和45.0%,下降至2012年的71.3%、48.7%和44.1%。青協表示,香港作為國際城市,良好的語文能力對於個人事業及社會長遠發展非常重要,如何提升青年的語文能力,將是整體社會持續面對的挑戰。
自我評價偏低 學者指要求提高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指出,現時難以向上游的就業環境,使青年未能獲得成就感,對自己沒有信心,故得出香港青年對自身中、英文及普通話運用信心下降的調查結果。「社會普遍有『後生不如上一代』的說法,在整個社會壓抑的大環境下,青年人對自我的評價偏向保守,就算他們語言能力運用得不錯,都不敢給予自己太高分,這是自信心缺乏的表現。」
中大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博士黃念欣指出,香港青年對自身中、英文及普通話運用信心下降,並不是證明香港青年的語文水平下降,而是反映她們對自己的要求提高。她說,因語文運用範圍廣泛,學生對自己要求亦不盡相同,故自評分數亦會相對較低。
兩地交流增 普通話勝10年前
根據她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她認為,香港學生的語言運用未有減低。「以普通話為例,現在的大學生在說聽方面,已比較10年前好,因為回歸以來兩地交流頻繁,學校裡亦有不少內地生,同學們亦會看內地電視劇和台灣電影等,對普通話的掌握能力及運用信心有明顯的提高。」
擬結婚生子者比率降
另外,調查報告亦指出,認為自己會結婚及會生兒育女的受訪青年,分別從2009年的86.7%和78.0%,下降至2012年的83.9%和74.1%,同時,認為供養父母觀念過時的比率亦見下降。至於就業情況方面,青年認為創業較打工好的比率下降至56.7%。
青協認為,人口老化問題日趨嚴重,長遠將增加青年承擔養老的壓力。隨著勞動人口日漸減少,社會人均生產力將會隨之下降,每一位勞動青年將要承擔更重的養老壓力。面對社會人口持續老化,青年對結婚生育的意願下降,人口政策須正視鼓勵生育問題並提出對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