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創興企業(0194)及創興銀行(1111)確認,有數名潛在買家與廖企控股股東接洽,提及可能收購創興銀行的權益。受此消息影響,本港多家中小銀行股近日借勢炒上。
市帳率愈低愈抵買
資料顯示,過去十多年,中資、台資及星資銀行已先後併購本港多家銀行,主要對象為中小型銀行。最近兩次交易,分別是2008年招行(3968)收購永隆及2011年富邦金控私有化富邦香港,兩宗交易市帳率分別為2.91倍和1.42倍。前者當時被市場形容為天價收購。
銀行併購交易,買賣雙方各有目的。對收購者來說,可藉此開拓新市場、拓闊業務範圍及穩定資金來源,達到與原有業務產生協同效益的目的。例如:對內地機構來說,可獲得一個離岸銀行業務平台,取得美元、港元資金。對被收購者來說,若原有業務發展不理想,則可藉賣盤為股東取得最大收益。去年本港大型銀行業務發展理想,但中小型銀行缺乏優勢,經營艱難,業務發展相形見絀。
股權集中容易成事
交易通常會以目標銀行的市帳率、分行網絡、股權及股本回報率等多方面因素作考慮。市帳率愈低表示愈抵買,分行規模大則利於發展業務,而股權集中則交易阻力小,容易成事。香港中小型銀行之所以仍有吸引力,主要是由於近年發展不理想,股價及市帳率已跌至較低水平。雖然受此消息影響近日中小銀行的股價升了不少,但至昨天為止,大新銀行(2356)及大新金融(0440)的市帳率分別為0.75倍及0.64倍。當然,價錢平並不一定最好,這主要看收購者的財力、目的以及收購對象的業務特點和優勢。
相比之下,雖然創興銀行以昨天收市價計市帳率為1.53倍,相對較高,但勝在分行數目是中小型銀行之中最多,至去年底止在本港分行達51間,買家拓展市場可節省時間。此外,股權集中度較高,大股東廖氏家族目前持股量為50.2%,併購交易較易進行。 ■太平金控.太平証券 (香港) 研究部主管 陳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