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8月19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汶上寶相寺佛牙 見證滄桑利益眾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8-1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太子靈蹤塔地宮內出土的水晶舍利瓶。資料圖片

 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被奉為佛教無上至寶,陝西法門寺指骨舍利、南京棲霞寺佛頂骨舍利都先後赴港、台供奉瞻禮,曾獲得萬人空巷虔誠膜拜。1994年,山東汶上寶相寺內出土了佛教聖物佛牙以及舍利、文物141件,被評為「史無前例」。這件佛教聖物的現世,引出了一段流轉千年的傳奇歷史,更因牽涉北宋「王安石變法」而平添歷史價值。其現世後,屢屢出現的佛光等聖跡為其蒙上一層神秘色彩。借助佛牙聖物,汶上寶相寺正在打造禪修等體驗項目,以佛家文化抒解當代人的精神焦慮,弘揚佛家慈悲的理念。

 1994年2月,雪後的古城山東汶上寶相寺內,建於北宋、聳立千年的太子靈蹤塔在特殊的氣象條件下塔影反射在天空中,呈現「佛塔蜃景」的奇觀。就在佛塔蜃景出現一個多月後,汶上縣在對佛塔進行整修時,發現了塔底的地宮,經過當地文物部門的搶救性發掘,共有141件文物出土。其中供奉在金棺銀槨裡的佛牙以及936顆舍利震驚了世人,被當時中國佛教協會認定為當代「數量最大的佛舍利發掘」。

 佛牙聖物現世後,以其靈性不斷給世人帶來驚喜。自1994年農曆三月十五日太子靈蹤塔地宮發掘後至今,每年的農曆三月十五日前後,佛塔上空都有「佛光」奇觀顯現。據曾親見佛光的寶相寺旅遊發展市場部副經理卜宗梅告訴記者,每年佛光顯現的形態都不盡相同,有時是五彩光環,有時則像蓮花瓣,肉眼清晰可見,每年都有上萬人見證這一奇觀。

  佛光這種現象在我國的峨眉山等地常能遇到,從氣象學上解釋,則認為佛光是光的自然現象,是陽光照在雲霧表面所起的衍射和漫反射作用形成的。對於寶相寺佛光與佛牙舍利有無神秘關係,山東大學專門從事佛教研究的陳堅教授則認為,按照《楞嚴經》的解釋「相由心生」,人們能看到佛光是因為內心願意相信佛光的存在,對於佛光、舍利等看似奇異的現象,人們沒必要非要從現代科學角度給出一個解釋。

「悟空佛牙」東來傳奇

 佛光的顯現,為汶上佛牙蒙上了浪漫的神秘色彩,其實這顆佛牙本身就有一段傳奇的歷史。據佛教經典《大般涅槃經》記載:釋迦牟尼涅槃後共留下四顆佛牙舍利。據傳這四顆佛牙一顆在天宮、一顆在龍宮,而在人間的兩顆一在犍陀羅國,一在羯陵伽國。自釋迦牟尼涅槃後,這兩顆佛牙幾經流轉,其下落撲朔迷離,要確定汶上寶相寺佛牙的來源殊非易事。不過其出土時,地宮佛龕須彌座上一段171字的銘文以及佛牙上隱約可見的墨書「東府」二字,為揭開這顆佛牙的身世提供了重要線索。

 據石匣上的銘文記載,塔內供奉的佛牙舍利,為北宋熙寧六年二月,宋太祖趙匡胤的玄孫趙世昌到宋都開封,在宋英宗之子的王府內求得的。常年從事佛教文化研究的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山東汶上民族宗教局局長汪海波,根據汶上佛牙聖物出土銘文,並查閱了玄奘的《大唐西域記》、日本僧人圓仁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以及《宋史》等古籍,據他考證太子靈蹤塔地宮內出土佛牙就是佛教史著名的「悟空佛牙」。

 據汪海波的研究,這顆佛牙流轉的歷史脈絡如下:唐天寶十年(公元751年)一位叫車奉朝的大臣奉命出使罽賓國。後滯留天竺投在三藏法師舍利越摩門下出家,法名法界。舍利越摩是罽賓國的國師,掌管佛牙的祭祀。法界在天竺住了三十多年後,拜辭恩師準備回國。舍利越摩深感佛教在天竺已走向沒落,於是親自授予他釋迦牟尼佛牙舍利作為贈別的寶物。法界回到長安後,把佛牙舍利進奉給唐德宗皇帝,皇帝親賜法名悟空。悟空是繼唐玄奘西天取經之後影響最大的西行高僧之一。後來明朝吳承恩借重玄奘的名氣塑造了唐僧形象,他也同樣借用了唐朝高僧悟空的盛名,演繹出一個神通廣大的「孫悟空」的藝術形象。因此,悟空大師帶回的佛牙被稱作「悟空佛牙」。

 記者有幸見到了供奉在太子靈蹤塔地宮內的佛牙,通過透明的佛龕看上去,這顆佛牙比普通的人類牙齒要大很多,隱約還能看到牙根的形狀。

 除了珍貴的佛牙舍利外,太子靈蹤塔內還出土了大批罕見的佛教文物,包括936顆舍利子、盛殮佛牙的金棺銀槨、水晶舍利瓶、水晶摩尼珠、銀質引路菩薩造像等,其中一尊雙膝跪姿捧真身菩薩造像至今在全世界是唯一的發現,應是為供養佛牙而特別製作的。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于永傑、董洋 山東汶上報道

相關新聞
墨緣佛事,萬字經塔:萬德法師的文化修行 (2013-08-19) (圖)
汶上寶相寺佛牙 見證滄桑利益眾生 (2013-08-19) (圖)
「這不是藝術,而是沉甸甸的歷史」 (2013-08-14) (圖)
記者手記:勝利日的文化警醒 (2013-08-14) (圖)
乾陵大猜想:追隨唐代人的精神和夢想 (2013-08-05) (圖)
唐陵典範 「露天石雕博物館」 (2013-08-05) (圖)
無字碑之謎 (2013-08-05) (圖)
六十一蕃臣像無頭之謎 (2013-08-05) (圖)
乾陵地宮寶藏之謎 (2013-08-05) (圖)
乾陵為何未被盜掘 (2013-08-05) (圖)
武則天時代的風貌 (2013-08-05) (圖)
小影片 大歷史——紀錄片《老兵》中的守望者 (2013-07-22) (圖)
專家評述:《老兵》承載歷史敘述 (2013-07-22) (圖)
記者手記:愛國是微觀而崇高的 (2013-07-22) (圖)
縮小的歷史 複製的現實——微縮模型藝術背後的文化探析 (2013-07-08) (圖)
佈展孫文,更多是歷史的意義與價值 (2013-07-08) (圖)
最後的文化告別,永恆的文人感傷 (2013-06-24) (圖)
告別之後的反思 (2013-06-24) (圖)
文化保育的具體建議 (2013-06-24) (圖)
歷史文化功能的缺失與反思 (2013-06-10)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