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早期民謠歌手老狼
據新華社消息,今夏,一批民謠歌曲火起來了,讓夾縫中生存的民謠進入大眾視野。在各大衛視推出的選秀節目裡,《董小姐》《我在人民廣場吃炸雞》《蝴蝶》《我能?》等,俘獲眾多聽眾的心。這是否意味著民謠的悄然復興?民謠,民間流傳的富有民族色彩的歌謠,雖小,但從中能窺見世道人心,反映社會風尚和輿論趨向。
2006年被稱為「民謠年」,一批新的民謠歌手開始自由吟唱,發出新民謠的吶喊,周雲蓬、萬曉利、川子等民謠歌手不斷湧現。「民謠走紅是一個趨勢,好的音樂一定有受眾。」民謠音樂人木倉說。海峽對岸,陳綺貞、張懸等民謠唱作者,已將清新民謠色彩引向一線流行。「不過,中國民謠的春天還沒有到來。」木倉對記者表示,就目前而言,中國的音樂市場在細分;同時,堅持自己個性和原創民謠的人卻越來越少。
與他一起演唱的苗戈和王璟也表示,如今的民謠熱,只能說越來越多的人在「圍觀」這樣的音樂方式,但只有真正喜歡民謠的人才會堅持。王璟說「中國民謠發展還不成熟,與國外民謠相比仍然有很長一段距離」。
在英美等一些民謠流行的國家,民謠的發展在一系列復興運動中逐漸成熟,已成為很多人的音樂信仰。
梁文道曾在鳳凰衛視的《開卷八分鐘》問道:「在美國,民謠的樂器是屬於美國鄉土民間百姓傳統的,那麼如果在今天的中國,也有一場民謠復興運動的話,我們會唱一種怎麼樣的民謠出來呢?」
其實早在幾年前,「榕樹下民謠在路上」的全國巡演活動就被媒體視為中國的民謠復興運動,著名民謠音樂人萬曉利、李志、張瑋瑋等登台獻唱。但從今天看來,這場「民謠復興運動」的影響力是有限的。
「起碼還有很多人,誤讀了民謠。」王璟說,抱一把木吉他唱歌不是民謠,「民謠是一種人文情懷,代表了對自我的反思,是有彈性的。」
從1995年登台演唱民謠到現在,民謠音樂人麥子對中國民謠有著深刻的體悟。「中國民謠和傳統文化有莫大的關聯。」他告訴記者,中國的民謠有著悠久的歷史,從《詩經》就已經開始,博大包容、不浮躁、能量充足的文明底蘊,賦予了中國民謠安靜而簡易的氣質。
「是一種『虛靜』的儒家文化,善良慈悲,沒有攻擊性。」麥子認為,民謠因此對當代社會具有積極的建設性,能讓人們心中的不滿、忿恨、浮躁少一些,寧靜、知足、寬容多一些。
梁文道的問題在民謠發展的今天和未來都值得再思考。「如果中國開始了一場民謠復興運動, 一定是源於民眾,歌唱生活、回歸質樸的。」麥子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