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田靜在新加坡秦俑展開幕式上接受媒體採訪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長田靜是最早關注秦俑藝術與表情的專家之一。「秦兵馬俑首先是雕塑作品,具有藝術美感,於是就注意到了最直觀的秦俑表情」。田靜說,秦俑雕塑之美,跟同時期的希臘、羅馬雕塑相比,最大的特點是「真」,通過秦俑豐富的表情便可得知,它不像漢唐時期表情雷同的陪葬俑,可以斷定,秦俑絕不是簡單地用模子做的,每一個俑都是一個個匠人精雕細刻的傑作,這其中必然融入了製作者的思想感情。
研究秦兵馬俑多年來,田靜就像是秦俑的一位忠實朋友,她時常會暢想,這個匠人在製作陶俑時一定在想像秦代軍人是什麼形象,是年輕人還是中年人?是高興的還是悲傷的?因此,由這些匠人製作出來的秦俑表情裡也蘊含了豐富的故事:有的是剛上戰場的年輕士兵,還不明白戰爭的殘酷,對周圍的一切都感到非常新鮮,表情中洋溢著青春的朝氣;有的視死如歸,表現出勇敢剛毅的性格特徵;有的身經百戰,表現出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還有的表情麻木,初看有些呆呆的,好像沒睡醒的樣子。總之,不同的性格都表現在秦俑的臉上。
1990年,田靜寫了第一篇研究論文《秦俑雕塑與秦人的悲劇意識》,將秦俑坑中的武士看成活生生的人進行對話和分析。「如果是一個哭著的人,塑不出一張笑臉,而且這個軍陣題材也要求它必須是很嚴肅的,以體現統治者的統一思想。」田靜說,觀察了很多,大部分俑在剛強和堅毅的外表之下有著悲傷的情感,有的是淡淡的憂傷,有的是深深的絕望和麻木。她表示,秦朝統一以後,要在很短的時間完成制度建設,要統一人們的思想,統一度量衡等,對此,有些人理解,有些人不理解,統治者必須採用高壓政策,才能實現思想統一,於是就制定嚴酷的法律,以確保政令措施的實施。流傳千年的民間小說《孟姜女哭長城》就是對秦王朝殘暴統治的控訴,當時人們的不滿、壓抑、悲哀成為主流情緒,不僅在秦俑的面部表情上有反映,而且在秦簡中也有文字記載。
由秦俑表情開始,田靜沉浸在與秦俑更深入的對話中,隨後又整理和研究秦俑學、秦文化目錄資料,逐漸擴展到秦漢史、藝術史等領域,「下一步將研究秦始皇帝陵及其建制、寢陵制度、喪葬觀念等,這些都是開創性的,在中國古代帝王陵墓研究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