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乎兩屆文憑試的作文題目,顯然有別於舊學制的模式。以往的題型一般為記敘抒情、描寫及議論文3種,考生只需辨別題目的文體,再循該文體的形式寫作即可。反觀文憑試,其對文體分類的要求則較模糊,故出題方式也較多樣化,如引入故事作為寫作材料等。故考生溫習寫作卷時應注意兩大重點,以便處理各類型題目。
多看內地高考常見題型
首先,考生除操練過往試題外,還可多加留意內地高考的作文題目。這兩屆文憑試均有用故事出題,如第一屆引用德國哲學家叔本華的「刺蝟困境」論,透過刺蝟的故事,比喻人與人相處之間的矛盾;而第二屆則以母親打掃的故事,讓考生談一談如何消除偏見。這種題型在內地高考很常見,多數要求考生從一些小故事歸納出人生哲理,講述自己的體會。如今年有題目就附有一則鑽石切割的故事,讓考生以「經驗與勇氣」為題撰文。筆者建議,考生可從網上搜尋高考試題,閱讀滿分範文,甚至嘗試寫作,既可學習內地考生的優點,又可熟習有關類型的題目。
體會重點 注意結構
另外,撰寫命題文章首重切題,故考生在作文前應先找出關鍵字,把握題目重點。綜觀以往會考的寫作題目,通常會有標示文體的字眼,如「眾生相」等,我們會判斷為描寫文。然而,文憑試的題型則較複雜,隱含更多條件,考生需注意文章的組織結構。如今屆文憑試的第二題,要求考生就個人對「孩子不是等待被填滿的瓶子,而是盼望化作燃燒的火焰」這句話的體會,並以「成長」為題,寫作一篇文章。從字面上看,這題未有規定文體,考生可以自由發揮。而當中有兩大寫作焦點,除要說明句子含意,突出主動與被動的對比,還要將其與成長扣連,既考驗考生能否理解題目,也要求他們對文章結構有所掌握。
文憑試特別注重考生的思維,多為對傳統文化、人生哲理的感悟,只要考生平日多了解中國文化,並嘗試思索生命的意義,以及待人處世的道理,便會更易掌握相關試題。 ■馬燕雯 中文科5**狀元、中文大學中文系二年級生
逢星期三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