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系列之朋友篇
中國人重視人際關係,孟子提出五倫:「父子、兄弟、夫婦、君臣、朋友」,每倫均有獨特之處。朋友一倫,始於欣賞,貴在相知,彼此沒有從屬關係,最能凸顯自主與平等。
擇友,可以自主;自主,方可擇友。這是現今年輕人所忽略的。筆者在中學時,有一班玩得很投契的同學,升中四時人人選擇理科;惟獨其中一人離群選擇文科。筆者私下問了原因,他說朋友無心向學,倘再同班會影響為學之心。數年之後,證明他的選擇正確,所有死黨會考全軍覆沒,惟獨他考上香港大學。雖然,志不同,也不一定做不成朋友;但為了實踐理想,自主擇友是須要的。前年,校慶聚首一堂,彼此歡喜不已;惟各人際遇不同,令人唏噓。
有權自主選擇 無從屬關係
其餘四倫,人很難自我主宰。父子、兄弟均出於天,人沒有選擇權。君臣,用現今的說法,即人與政府;人一出生,就與政府產生契約關係,或受其恩惠使用了某些醫療設備,或盡義務繳納了某些稅項,均身不由己。就算人長大了主動轉換國籍,但在文化上仍很難完全脫離原來的國籍。至於夫妻,現今雖不再有「父母之命」的結合,但仍須尊重父母的意見。況且,夫妻一旦結合,關係即不斷絕,不能再自主;即使離婚,也有如贍養費、子女教養等問題。揮之不去、灑脫不得。
惟有朋友,人享有高度的自主權,他人難以非議,以下是一則著名故事:
「管寧華歆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坐著華麗車輛)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說新語》
管寧跟華歆割席,華歆的「罪狀」,只是放下了書本,走出門外看看達官貴人的風采;也許,他的眼神流露了對富貴的豔羨,但是否就構成貪慕虛榮的罪名?這很有商榷餘地。管寧這種清高,現今人不一定認同;嚮往富貴,人之常情而已!孔子其實也說過:「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拿著馬鞭的人),吾亦為之」。雖然如此,我們卻尊重管寧的決定,因為:人有選擇朋友的權利。
體現平等的愛 患難出手助
朋友一倫,另一特點是體現平等的愛。其餘四倫,序列森嚴:「父子、兄弟、夫婦、君臣」不能倒置為「子父、弟兄、婦夫、臣君」,否則便是不倫不類,顛倒倫常。惟獨「朋友」可倒置為「友朋」而意義無改。伯牙彈琴,子期聽琴,高山流水,互為知音,並無階級之別。
其餘四倫,由於人的不平等,身份較低者常予以較高者極高的容忍度。許多時,縱使父母不仁,子女仍深信「天下無不是之父母」;丈夫不義,妻子仍堅持「一夜夫妻百夜恩」。金庸筆下《連城訣》的戚芳,對那個無情無義的丈夫萬圭仍以死相救,就是典型例子。
惟獨朋友,情感不帶義務,純粹貴在相知。在《水滸後傳》中,李俊力邀武松移民海外;但這位打虎英雄婉拒了,原因是要祀奉林沖和魯智深二友的神位,這是友情。筆者多年前結婚設宴,怕婚宴後不夠錢結賬,惟有打電話給中學一位同學商借;同學只問金額多少,立時過戶。那次經驗,令人感銘,這叫朋友。 ■圃丁
作者簡介:現職中文教師,大學畢業之後,全情投入教育事業之中,一晃眼30多年。知命之後,回歸中國文化;躬耕校園一隅,推廣儒道,自得其樂。
■預告:下期「儒家系列之師生篇」將於10月16日(星期三)刊登。
隔星期三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