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潘祖明指,擬明年就財匯局改獨立審計監管機構諮詢公眾。左為財匯局行政總裁狄勤思。張偉民 攝
擬明年諮詢 與國際接軌 業界不抗拒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紹基)財匯局發表有關香港獨立審計監管制度的研究調查,該局主席潘祖明表示,政府計劃明年就此諮詢公眾,希望在2016年通過有關改革,由獨立機構監管本港的會計師。財匯局報告顯示,香港目前的審計監管制度,未獲歐洲委員會及獨立審計監管機構國際論壇的會員資格,改革有助本港取得有關資格。此外,現時本港的國際會計師行對獨立監管並不抗拒,而財匯局一旦成為獨立的審計監管機構,將需要增加經費。
自2002年發生安然倒閉事件,過去10多年,全球各地收緊審計專業的監管,現時世上有40個司法權區已建立獨立審計監管機構,但香港仍保留業內監管的制度,故財匯局認為有需要改變此制度,設立獨立的審計監管機構,追上國際標準,增加國際投資者對投資本港的信心。
追國際標準 提港金融聲譽
若一切順利的話,明年將會完成公眾諮詢,有關改革將呈交立法會,最快2016年通過立法,一旦本港擁有獨立的審計監管制度,便可望獲得歐洲委員會及獨立審計監管機構國際論壇的會員資格,進一步提升本港審計專業的獨立性、穩健性及透明度。他認為,香港爭取符合國際的標準,有助增強本港國際金融中心的聲譽,達到國際投資者期望,以及提升上市公司對獨立財務匯報的信心。
潘祖明表示,目前財匯局僅有調查會計師的權力,要符合完全獨立的監管機構,要在6個範疇上提升,包括會計專業的註冊、調查、檢查、執行、審計準則制定和持續教育等方面作改革,但目前其餘5項均由香港會計師公會負責。
料年經費2億 或需公眾承擔
問及財匯局未來會否負責上述全部6項職能,潘祖明表示,待政府推出諮詢文件後會有詳細資料,但承認假若財匯局取得全部6項職能,必然需要增加經費,初步料每年預算將為2億元。現時該局每年經費約2,000萬元,至於日後的資金來源,他指一個獨立的審計監管機構,其資金來源必須獨立於會計界,未來或需由公眾承擔部分開支。
財匯局早前委託德勤完成的顧問報告指出,未來可能的徵費方案,包括向需要審計服務的公司徵費、向會計師組織收費、向個別會計師收費,或是由政府資助。潘祖明表示,這有待政府諮詢公眾後才能擬定,如果本港參照其他國家如英國等的做法,有關經費將從企業及相關專業機構方面募集;而參照其他國家,獨立審計監管機構每年經費預算約4,000萬美元至2.5億美元。對於市傳部分支出將由證監會徵收的交易徵費中撥出,潘祖明表示,這是正在探討的選擇之一,惟未知證監會會否願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