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森
前賢常有「悔其少作」之嘆,今天一般專指「小時候」發表的文字。讀書人長了年齡、增了見識,回頭去看自己昔日的水平,常會不滿意那時年輕識淺,微有悔意。
我生在二十世紀下半葉,是書籍出版更見普及的時代,已出版過二十多部單行本,對於「少作」並無絲毫悔意。古人刊行著作不易,許多人一生只留下三數本著作,當然會字字斟酌。我們這代人出書,要受出版流程限制,寫好了幾萬字就要趕忙刊行,否則有些文字過了時效就無用。好在每一部書都有清晰的出版年份,縱有「悔」,亦可視為反映自己那個年紀的水平。
今天想起要「悔」的「少作」,卻不是指出版書籍、發表文章。而是上小學時太笨!笨在哪裡?笨在考了第一名,而且還不只一次!
說來笑話兼荒唐,我一生人第一次、亦是唯一一次為了考試名次而下淚,居然是考了第三名!事緣我自小學一年級第一次考試起就考第一名,那時學制一年考試四次,上下學期各兩次,期末考較吃重,期中考較寬鬆。我這樣就連續考了十次第一,然後就「跌」到第二,「跌」一級還事小,到再「跌」一級就麻煩了!拿這個考第三名的成績表請先父簽名時,先父笑說:「怎麼越考越低?」我就哭著說以後會用功讀書。先父從來都不算是嚴父,因工作太忙,對子女的學業從來不過問。家母識字不多,對於先父從來沒有試過握著子女的小手教寫字一事,頗有微言。
長大後回想,我考第三名尚且要招父親薄責,這算是甚麼道理?好在父親也是隨隨便便的批評,我也是隨隨便便的應承。當然,我後來也不會甚麼加倍用功,父親也沒有在我的考試排名上面「做文章」。以後的小學歲月,我還再考過一次第一。升上中學之後,就與考第一名絕緣。
回顧我數十年前受到的「不公對待」,我得出一個重要結論,小學生實在不應該考第一,尤其不應在小學一年級第一次考試就考第一,以後更盡量不要考第一。因為這樣太吃虧了!
有一回,當然是在我成年以後,在公共汽車上聽到身旁一個慈父使出渾身解數哄誘其寶貝兒子用功讀書,應付下一個考試,說甚麼已經看中了一件玩具,只要兒子總平均分考到幾分就可以得到這個獎品。豈有此理,這娃娃只需要考得過中游的成績就得獎!我小時候慣常考第一,卻甚麼屁獎都沒有拿過!倒好像我考第一是應該,考不到第一就是「退步」、「跌級」!
所以應該說,上小學時考第一名是非常愚蠢的事,更千萬不可以常做!檢討我的損失,我起碼失去了許多次向父母兄姊、姨媽姑爹「勒索」獎品的機會。我根本不必考十次第一,只須在小學一年級上學期考個中下的成績,然後不斷「進步」、不斷「升級」就是!
只有愚蠢的小學生才會去考第一!
考了第一,以後還有甚麼「進步的空間」?
samkspoon@yahoo.com.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