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評局文言篇章一大特色,在於所選篇章多有「比喻論證」一元素。無他,古人說理言志,舉例以外,要麼寓言,要不比喻,鮮有像西方嚴謹慎密的思辨文章。
故此,只須掌握比喻論證的分析技巧,面對文言說理部分自然輕鬆取分。是文將以「惠子相梁」之故事作材料,闡述回答「比喻論證」題型的技巧。原文如下: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鵷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題目一:「惠子相梁」一文,「鵷鶵」、「鴟」與「腐鼠」分別比喻甚麼?(9分)
題解:題目要求指出「鵷鶵」、「鴟」與「腐鼠」比喻甚麼,即要求考生指出它們的「本體」。考生宜先掌握文中對三者的描述,再點出它們分別所指的人、事、物。如鵷鶵之「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代表其志向高遠。「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代表其不慕名利,超塵脫俗。見此,則知莊子明顯以「鵷鶵」喻己,而以「鴟」喻惠子。鴟得腐鼠心喜,見鵷雛飛過,怕其與之爭奪腐鼠,故欲嚇退鵷雛。此處「腐鼠」是「相位」之意,引申為功名利祿。惠子得梁國的相位,受小人蒙蔽:「莊子來,欲代子相。」擔心莊子前來爭奪相位。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如此,當明白惠子醉心功名利祿,亦因而淪為猜忌小人。
答案評分準則:
A. 莊子以「鵷鶵」自比,比喻志向高遠、不慕名利及超塵脫俗的君子;
B. 莊子以「鴟」比喻惠子,暗諷他是猜忌、醉心功名利祿及見利忘義的人;
C. 「腐鼠」比喻梁國相位,泛指功名利祿。
題目二:莊子以「鴟嚇鵷雛」比喻甚麼?試加析述。(4分)
題解:「鴟嚇鵷雛」乃一行為,通過行為,我們可分析其背後的動機。題目要求考生指出莊子舉「鴟嚇鵷雛」一事欲說明的道理。面對此類問題,考生宜先點明從「鴟」的角度思考「嚇」的動機目的。再從「鵷雛」的角度評價鴟「嚇」的舉動。如此,便知莊子的立心。鴟得腐鼠,以為得到寶物,見鵷雛飛過,以為它是來爭奪腐鼠的,故嚇退鵷雛。然而,從鵷雛來看,鴟得腐鼠為寶及其「嚇」的舉動實在可笑得很。將上述分析套用於「相位」與「搜於國中」,便得出答案。
答案評分準則:
莊子以「鴟嚇鵷雛」比喻惠子得梁國相位,自以為得到寶物,並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為莊子到梁國與之爭相位,故派人搜捕莊子,防止他爭奪相位。但於莊子眼中,相位一文不值,他志向高遠,自然對功名不屑一顧,對惠子的舉動更嗤之以鼻。 ■謝旭博士
作者簡介:香港中文大學客席講師,教授中國文化與通識課程。考評局資深主考員與閱卷員、專欄作家。哲學博士、文學碩士。「通識教室」中國語文科與通識教育科名師。
隔星期三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