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張錦滿
李安在台灣對當地電影人語重心長地說,電影要有國際大格局。新加坡導演陳哲藝的《爸媽不在家》並非另一部港產片《桃姐》。《爸媽不在家》取名《ILO ILO》充分顯示導演的國際視野。菲傭很多來自Ilo Ilo(菲律賓一個地區),而現在國際上,開始有傳媒把菲傭與Ilo Ilo扯在一起。該片內含多個課題,除了突出菲傭在當地的工作情況外,也涉及1997年股災、裁員潮、殘酷的教育制度(新加坡至 2003 年才取消體罰)等等。影片也拍下當地的跳樓自殺事件、全民沉迷 4D 彩票、媽媽墮入「精神導師」騙局、菲傭在星期日到美容院賺「非法」外快等。
此片還關注小孩養寵物這件小事。片中小孩沉迷玩「他媽哥池」虛擬寵物遊戲,父親覺得不妥,買了小雞回來,放在家裡的露台飼養,讓小孩與真動物建立感情。
陳哲藝觀察世情有其獨到之處,我最欣賞他在片中拍下新加坡學校施行英國式打屁股這種笞刑體罰。我相信這與他留學英國有關,他在處女作中把英國影響新加坡的文化細節表現出來,而那些小事其實並不瑣碎,而是舉足輕重、可大可小,最重要的是,該些細節可引起國際社會關注。
李安希望台灣電影人有大格局,便是要有國際視野。《爸媽不在家》在五月時獲第66屆康城影展頒予金攝影機獎(只給新導演),而它也同時獲得今年康城影展的國際影評人協會頒發的費比西獎(FIPRESCI Prizes)。
此外,它又奪得第57屆倫敦國際電影節電影人才獎(頒給導演陳哲藝),至於第10屆匈牙利Miskolc﹙米什科爾茨﹚國際電影節則給予它評審團大獎和宗教人道獎。這些歐洲電影節,並非看重這部小製作表面講男孩與傭人的故事,而是看1997年國際金融風暴如何打擊新加坡的家庭,並同時帶出菲傭在當地工作的實況。《爸媽不在家》的國際大格局,內裡其實跟活地阿倫近作《情迷藍茉莉》一樣,呈現了金融海嘯之後的後遺症。
我們看其他的電影節,可以看見它們的關注點並不一樣。第11屆海參崴國際電影節頒給《爸媽不在家》最佳影片獎之外,也送出最佳女演員獎(楊雁雁)。楊雁雁在《金馬獎》亦得到最佳女演員獎,她在謝詞中感謝郭寶崑,原來她跟隨的是新加坡已故國寶名師。亞洲電影促進聯盟給予它特別作品獎;至於第9屆歐亞電影節,則給了它最佳男主角獎(許家樂)。
該片在剛舉行的第50屆台灣金馬獎中有六項提名,最後勇奪四項,確實大豐收。《爸媽不在家》得到金馬獎創投基金支持,現在它於世界各地獲獎報答金馬獎。該片已確定代表新加坡角逐明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我估計它有機會入圍候選名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