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3年12月7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特首須愛國愛港 確保香港繁榮穩定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12-07]     我要評論

馬建波 港澳發展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

 特區政府已展開政改諮詢,以開放思維廣泛徵詢各方意見。社會上有人對特首是否需要愛國愛港,表達不同意見。實際上,特首必須愛國愛港,這是每一個香港人都應冷靜思考的歷史命題,也是落實普選的關鍵問題。因為,整個特首普選制度設計的關鍵,就是要解決不能讓對抗中央的人擔任行政長官的問題。特首必須愛國愛港、不能與中央對抗,普選的其它問題就容易解決,才能保證「一國兩制」持續平穩實踐,才能確保香港的繁榮穩定。

 香港回歸16年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香港基本法的法律框架內,堅決貫徹實施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政制方針。多年的實踐證明,一國兩制的設計是適合香港的,是成功的。因為,香港回歸祖國懷抱,成為中華大家庭不可分割的一員,又還保持了完整、自由和開放的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制度。正因為有國家憲法和香港基本法確保了香港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制度的保留、延續,賦予香港「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權力與活力。事實證明,中央希望港人能夠真正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力、管治好香港,循序漸進地發展香港的政制改革與理性民主,保持香港長期穩定繁榮。

特首須愛國愛港「不言而喻」

 同時,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基本法賦予港人的「自治與自由」,是有法律前提的,並不意味着可以容忍暴力民主的肆意氾濫,泛政治化思潮的自由宣洩;更不意味着港人可以割裂自己是「中國人」的主體認知,打着自主民主的旗號,大搞「反中亂港」的行為。回歸後的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政制方針,首先就是明確港人必須尊重和維護一個中國,必須尊重維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遵守、貫徹香港基本法,這是每一個香港公民必須具備的重要認知和責任。即:港人必須樹立牢固的國家意志,應當愛自己的祖國、愛自己的家園。正如身兼政改諮詢專責小組組長的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所指,基本法的精神已經強調行政長官必須由愛國愛港、不與中央對抗的人士出任,這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必須確保愛國愛港、不與中央對抗的人擔任行政長官,是設計香港行政長官普選方案的一條底線。守住這條底線,是為了保證「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的貫徹落實。這不只是國家安全和利益所在,從根本上講,也是維護香港利益,維護廣大香港同胞、投資者的根本利益。

 試想,一個不愛國愛港的人、一個與中央對抗的人,怎麼對中央政府負責?怎麼執行中央依法發出的指令?顯然,如果對行政長官沒有必須愛國愛港這一條要求,「一國兩制」安排就行不通,基本法的許多規定就行不通,香港繁榮穩定就沒有保障。如果普選的結果是摧毀「一國兩制」,這樣的普選於國於港都有害,怎麼能夠行得通?

絕不能讓反中亂港之人當特首

 如果由一個不愛國愛港的人、一個與中央對抗的人擔任特首,會有什麼後果,從反對派素來的所作所為,已有清晰答案。回歸以來,總有一些反對派不珍惜「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偉大創舉和自己當家作主的機會與權力,他們唯恐天下不亂,刻意製造香港人與中國人的身份切割,掀起政爭和泛政治化思潮衝擊,不斷撕裂香港社會、激化內地和香港矛盾,企圖破壞香港循序漸進的理性民主與政制改革。

 如今,借政改啟動的機會,他們不斷叫囂要「爭取符合國際標準的真普選」,污衊政改方案是中央給予的「鳥籠政改」,大肆煽動「佔中」,甚至為近期造成巨大經濟、財產和生命傷害的泰國反政府暴力示威搖旗吶喊,「取血腥動亂的真經」,其害港禍港之心昭然若揭。正如早前著名學者蒯轍元先生文中所描述的「這些反中亂港分子就是香港的賤骨頭」。這樣的人不會愛國,更不會愛港,只會不擇手段、變着法子禍害香港、搞亂香港,根本不可能為香港「當家作主」的,更沒有管治、建設香港的能力,讓這樣的人當特首,絕非香港之幸! 

 在「一國兩制」下,香港行政長官普選是有前提的:一個前提就是不允許與中央對抗的人擔任行政長官;另一個前提是要符合基本法和人大決定。依基本法和人大決定辦事,就能確保與中央對抗的人不能擔任行政長官。特首須愛國愛港這一關鍵問題得到香港社會多數人的認同,政改諮詢才能避免走彎路,保證香港進入迎接普選的「大直路」,才能防範反中亂港的人士竊取香港的管治權,影響香港政制、民主理性健康發展,衝擊「一國兩制」大業。

相關新聞
特首須愛國愛港 確保香港繁榮穩定 (2013-12-07)
特權法查發牌不可取 (2013-12-07)
施政報告應推動第三條跑道上馬 (2013-12-07)
政改討論需堅持法理基礎 (2013-12-07)
構築「絲綢之路」 中國有三大優勢 (2013-12-07)
避免走彎路 普選才能進入「大直路」 (2013-12-06) (圖)
廿四味:僭建與「曬馬」 (2013-12-06)
來論:反對派圖以「鍾氏公投」突破《基本法》框架打錯算盤 (2013-12-06)
維護法治是落實普選的關鍵 (2013-12-06)
解惑篇:提名委員會機構提名的唯一性 (2013-12-06)
「港人講普選」網上平台實屬搞搞震 (2013-12-06)
中央有誠意 港人有理性 依法普選可入「大直路」 (2013-12-05) (圖)
廿四味:反對派怕見家翁 (2013-12-05)
來論:普選已到「大直路」 臨尾甩轆太可惜 (2013-12-05)
政改啟幕即現美國影子 (2013-12-05)
「公民提名」是「僭建物」豈能不拆? (2013-12-05)
管見集:戴耀廷顛覆提委會 意圖一拍兩散 (2013-12-05)
蒯轍新著的恢弘格局 (2013-12-05)
李卓人是不折不扣的反中亂港死硬派 (2013-12-04) (圖)
廿四味:借女嬰慘劇挑撥兩地關係令人髮指 (2013-12-0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