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達智
法國,世上時裝大國。
巴黎,不論米蘭、紐約也未能爭其鋒頭,始終世上時尚之都。然而立足巴黎著名時尚人物或工作人員,不論模特兒、攝影師甚至設計師的來源都不一定是法國。相對米蘭的家族色彩及堅持意大利人為主,法國相當開放及包容。
如何見得?
設計師方面,超級大牌:Chanel 總監 Karl Lagerfeld,德國人。Louis Vuitton 前總監 Marc Jacobs,美國人。John Galliano ,Dior 前總監,英籍直布羅陀人。其它如 Lanvin, 聖羅蘭,Chole ......皆為以色列人、意大利人、英國人。除了Jean-Paul Gaultier、 Christian Lacroix、Agnes B.、Sonia Rykiel 等等才是法國人。
模特兒方面,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產生至今名氣已達 Iconic 架勢堂超級名模五人:Linda,加拿大人。Cindy,美國人。Tatjanna,德國人。Naomi,英國人及Christy,美國人。隨後加入行列的 Claudia,德國人。Kate Moss,英國人。新一代名模多為東歐、俄國人或巴西人;寥寥可數,前名模法國上一任第一夫人 Carla Bruni,法國籍然而意大利人,少女時代才舉家搬到法國。
時尚攝影師當中,還幸仍有一席為法國人,Patrick Demarchelier,如果法國人民族主義色彩強烈的話,P.D. 總算為這個時裝王國保留一片十分耀眼的光彩。
一九七五年離開巴黎前往紐約發展,一九四三年法國 Le Harve 出生的攝影師,擁有製作五十年代華麗 Couture攝影手法,內容簡約,質感典雅,態度閑適。自此與美國刊物的關係比較法國本土還要更深遠。事實上紐約擁有世上最多名師駐場的攝影棚,名家都以此為家,也因此將世上為數不少的重要名模都留在紐約。稅務較低,生活文化多元化,各方面可能性都不因歐洲固有傳統而束縛,不過紐約缺乏歐洲城市混合傳統並前衛的文化氣質。
Patrick D. 與 Conde Nast 旗下的 Glamour Mademoiselle 及Vogue 合作無間。一九九二年Harper, s Bazzar 找來前英國 Vogue 總編 Liz Tiberis 到紐約上班,與Vogue總編、同為英國人兼舊同事 Anna Wintour 越過大西洋彼岸再次比拼。Tiberis 急忙請來多年拍檔Patrick D. 簽下長約,也因此讓 Bazzar 在 Tiberis 因癌一九九九年逝世之前獲得銷量,素質及評價與 Vogue 叮噹馬頭。
Tiberis去了,Patrick D. 以自由身重返 Vogue;然而作品也不時在 Bazzar,W.......等等鋒頭時尚雜誌出現。就是年前中國推出內地版 Vogue,創刊封面及其後多期封面特輯也請來對中國產生情意結的法國首席名師操刀。
年前在巴黎小皇宮博物館三百多幀照片中間遊蕩,突然發現,Patrick D. 與同代名師作品素質最大不同在於鏡頭前顯現的不單止攝影技巧,最重要還是被拍那個人作為人的本質,眼神不單止不收藏,更讓觀者直視接觸;就是最黑色、最Cool的照片你也感受一番人間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