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振 資深評論員
安倍不顧北京和韓國等反對參拜靖國神社,受到包括美國、俄羅斯、歐盟、澳大利亞等國政府和主流國際媒體的猛烈抨擊,顯示世界正高度警惕日本成為新的「戰爭禍源」。
安倍上台後,推出系列旨在復活軍國主義的措施,不僅引起中國、韓國和東南亞國家的擔憂,一直為日本「保駕護航」的華盛頓也倍感擔憂。美國原來期望,東京永遠像條狗,在白宮的指揮下遏制北京,讓美國坐享漁利。但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日本的野心大得很,既想「和北京幹一仗當亞洲的領袖」,也叫囂要報「兩顆原子彈之仇」。隨着中日發生戰爭的可能性越來越大,華盛頓的擔憂也日益加深,因為中日如果發生戰爭,美國會不得不被捲入其中;日本軍國主義復活,華盛頓無疑是一個重要攻擊目標。
據日本媒體最新調查結果顯示,超過50%日本民眾為越走越右的安倍政府憂心忡忡,擔心步二戰覆轍,最終毀滅日本。安倍上台後,並不將精力放在振興日本疲弱經濟、與鄰國打好關係方面,而是頻頻推出「瘋狂外交」,耗費了巨大的財政資源。日本天皇在80歲生日語重心長地告誡日本民眾,「不要忘記二次世界大戰,不要忘記過早死去的年輕生命」。二戰時日本推出「大東亞共榮圈」,安倍今天頻頻散佈「中國威脅」、推出「東亞民主繁榮」,正好一脈相承。包括美國、日本和東亞國家都在高度關注日本可能再成為「戰禍根源」。
為「復國」瘋狂外交及修法
安倍第二次上台一年,包括「白宮一日遊」,已經訪問了俄羅斯、歐洲、東南亞、中東、非洲、東盟等29個國家。發瘋一樣的出訪,目的是為了「成為正常國家」。日本媒體也因此給安倍戴上了「超級推銷員」的高帽子。安倍除了瘋狂推銷「日本國」,並在國會頻頻推出《特定秘密保護法》等系列旨在復活軍國主義的法律。安倍還揚言,要恢復在民主黨執政時受損的日美關係,修改《日美防衛合作指針》,希望「綁架美國」上自己的戰車。安倍無視沖繩民眾的抗議還舉辦了「主權恢復日」活動,並引誘天皇出席。
東京已經專門成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為制定允許和行使集體自衛權提供方便。在安倍的教唆、鼓吹和慫恿下,日本右翼已經從一小撮變成了一大撮。一大撮右翼分子在估計形勢時,總習慣性地高估自己,使出爐的策略具有強烈的冒險性。二戰時期,日本在實力不如美國、在中國戰場進退兩難的困局下,仍然膽敢冒大風險偷襲珍珠港,說明世人必須對企圖復活軍國主義的安倍保持高度警惕。日本右翼近期一直自我吹噓,「海上力量僅僅次於美國排行世界第二」,意指有能力重現「甲午海戰雄光」。
亞太因為日本變不平靜
上世紀30年代,日本軍國主義瘋狂修法、宣傳,目標就是建立以日本為中心的「大東亞共榮圈」。東京先後修訂《帝國國防方針》、《帝國軍隊用兵綱領》、《軍隊充實計劃大綱》和《軍事保密法案》,大幅增加軍費,終於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1931年5月,日本關東軍的新兵訓詞說:「環顧帝國情勢,國難內外交逼,國家前途令人憂慮。為扭轉局面,唯有通過武力解決周邊」。日本雖然戰敗了70年,始終拒絕執行、甚至否定《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國際文件。日本右翼總認為是美國人、俄羅斯打敗了他們,從不認為中國能夠打贏他。
安倍是典型的日本右翼總代表,他公開聲稱「自己的政治基因主要來自他的外祖父、甲級戰犯岸信介」;公開否定東京審判,說什麼「東京審判是同盟國的審判,不是日本的審判」;甚至揚言「日本殖民侵略的定義尚無定論」;叫囂「要在亞洲為世界『作貢獻』」。在致力擺脫憲法約束,謀求對外戰爭權的同時,野蠻地聲稱「日本修憲無須向鄰國解釋」;「如果有人認為這是復活軍國主義,那就『請便吧』」。戰爭狂人從來不講理性,東亞的今天已經相當不平靜,原因就是日本正再次可能成為亞太地區的「戰禍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