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
從香港浸會大學影視學院課室出來,兩個女孩等着我,開口都是北京腔,原來曾經在中央戲劇學院讀編劇專業,聽過我講座,到香港來讀編劇導演,已經三年。這幾天為浸大影視文學編劇碩士班評審畢業作品,驚訝十九個學生,十七個都來自內地。為什麼山長水遠離鄉背井,要來香港讀編劇?同是學編劇出身,當年要不要放棄北京來香港,我猶豫了七年。看着兩個衣衫單薄的女孩,站在狹窄的樓道裡,他鄉遇故知般望住我......不由浮現出北京的母校中央戲劇學院。前不久為戲劇理論界泰斗譚霈生先生祝賀八十壽誕,兼召開戲劇理論研討會,會址就是中央戲劇學院。車開了一個多小時,司機都認不到路了,才找到位於京北昌平的新校園,正不解為何區區一間戲劇藝術院校建得這麼遠,堂皇的大門已在眼前。進校門好像進市政大樓,電子閘驗明正身,門衛檢查通行卡,哈佛、劍橋的校門也門庭若市,隨便進出,為何此處如此森嚴?原來院校雖尚未達至頂級,校內的靚麗女生可都是頂級,需要特別保護,想來倒也合乎情理,本事還沒學成,名聲不能先壞了。校宿毗鄰風景區小湯山溫泉,依山傍水,佔地面積二十二萬多平米,投資二十多億,由世界頂級設計師操刀,花枝攀架的樓中花庭,寬大舒適的真皮沙發,可以變形的室內外兩用小劇場,表導演教學樓、理論教學樓、影視教學樓、舞台美術教學樓、體育館、宿舍樓、超級市場......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藝術學院,尤其校中圖書館,收藏戲劇和影視藝術類圖書,兼收文學、哲學、史地,不少都是孤本。中央戲劇學院成立於一九三八年,至今已七十多年,校內圖書館在業界是有名的,承繼華北大學三部、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及中央文學講習所的藏書,以品種多、數量大、特色鮮明著稱,館藏中外文獻四千多萬冊,館舍一千五百平米,設備比香港銅鑼灣的中央國書館更見華美先進。
一些學生正在台詞課室上課,落地大窗,四面有鏡,牆壁都是聚音的特殊材質,保證原聲原味。遙想當年我上學的時候,中央戲劇學院只不過幾進院落,坐落在北京中心東城的棉花胡同,鄰近熱鬧的鼓樓大街,鼓樓俗稱後門,因與前門在一條中軸線上遙遙相對,故而得名,是老北京人逛廟會的地方。上課倦了,可以去附近的什剎海閒步,晚上寫東西餓了,可以跑去鼓樓吃各式宵夜。那時候,學表演的學生也上台詞課,每日清晨在車人爭路、沿街小販叫賣的混雜吵嚷聲中,面對長不過百米的學校院牆,腳成丁字步,雙手插腰,氣結丹田,大喝「八百標兵奔北坡-」(台詞訓練用語),把我們這些晚上不睡覺的編劇系學生吵醒,如此這般操練台詞的學生中有姜文、鞏俐、章子怡......
回到眼前,莘莘學子為何放着有世界頂級校園的院校不讀,選擇來香港,這個連語言都不通的地方學編劇,他們學到了些什麼?容我下回再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