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廣盛)政府近年積極推動發展新市鎮及新發展區以解決港人的住屋需求,發展局就在去年完成東涌新市鎮擴展第二階段公眾參與活動,當中最備受爭議的是在東涌西部填海14公頃的建議。據了解,政府會在今年度第二季定出東涌發展大綱圖。工聯會在參考政府的摘要及聽取多個地方意見後,建議剔除這個14公頃的填海方案,並提出在東堤灣畔以西預備發展作市鎮公園的18公頃用地中,劃出當中約三分一的土地,即約5公頃至7公頃,改作住宅及「政府、機構或社區」(GIC)用地來興建公營房屋,以補充部分因剔除填海而失去的住宅單位。
政府的《東涌新市鎮擴展研究》第二階段公眾參與摘要(摘要)中提出於馬灣涌附近填海14公頃用作興建中、低密度住宅。中文大學建築系教授鄭炳鴻表示,東涌與赤P角之間的入水位本來已經非常窄,預料東涌西的填海計劃會令到東涌灣的水流更加急促,除了天然海岸線會消失外,香港少見、位於東涌灣附近一帶的紅樹林亦將會首當其衝受到影響。
填海損東涌西天然海岸線
鄭炳鴻又說,在馬灣涌村對出興建一棟棟「屏風樓」,會令充滿傳統漁村風味的馬灣涌村被進一步「孤立」起來並慢慢「死去」;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麥美娟及鄧家彪都認為,14公頃土地能夠提供的公營房屋單位相當有限,最多只有數千個,為此卻破壞到東涌西的天然海岸線以至海邊的馬灣涌村是非常不值得的。
有見及此,工聯會經與鄭炳鴻研究後,提出「東涌西土地發展方案」,建議剔除摘要中14公頃的填海方案。除而代之,建議在東堤灣畔以西預備發展作市鎮公園的18公頃用地,劃出約三分一土地,即約5公頃至7公頃,改作住宅及「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並將現時逸東h以東、已規劃作房屋發展的用地擴大,以依山、梯級式的設計提供3倍至5倍地積比的公屋及居屋住宅單位,預計可容納約20,000人口,以補充部分因剔除填海而失去的住宅單位。至於失去的休憩用地,工聯會則建議興建一個人工海灘代替。
麥美娟及鄧家彪坦言,工聯會的方案會令市鎮公園縮小,但認為免除填海,改善市民的居住環境,更勝於有一個大面積的市鎮公園。他們又解釋,「我們不想令人覺得東涌西不要的就搬到東涌東,所以因剔除填海而失去的單位會在東涌西補充」。他們強調,會盡量保留原有的山脊線,避免影響市中心範圍的私人樓宇景觀。他們又建議,另闢新路連接東堤灣畔和現建議的新屋苑,貫通市中心至馬灣涌,以解決現時馬灣涌村被「孤立」的局面。
附近留地作街市社區大樓
另外,欠缺完善交通網絡一直困擾東涌西居民, 逾40,000名逸東h居民需步行20分鐘,或是花3.1元乘搭38號巴士至東涌港鐵站,麥美娟及鄧家彪均認同政府的摘要指應落實興建東涌西站以應付東涌西的交通需求,「日出康城只有20,000人口就有一個將軍澳康城站,為什麼逸東h有40,000人口卻沒有呢?」他們更進一步建議在東涌西站附近預留地方作食環署街市、綜合社區大樓等,為當地居民提供基層購物選擇及職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