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14年2月15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揚清激濁:「張王會」有助港台關係發展


楊孫西

日前,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在南京與來訪的台灣方面大陸委員會負責人王郁琦會面,就推進兩岸關係有關問題廣泛深入地交換意見,並達成積極共識。專家認為,「張王會」是兩岸交流過程中「制度上的突破」,因為雙方的兩岸事務機構負責人,終於能「直接」地會面,且將雙方各自關切的問題拿出來談,建立兩岸往來屬於官方的新平台。值得關注的是,「張王會」建立兩岸事務主管對口單位的制度化架構,可促進兩岸政策由對口單位直接溝通,同時還能藉由主管單位直接接觸,迅速地反映兩岸交流過程中產生的問題。

兩岸關係演變獲重大進展

「張王會」使兩岸關係演變獲得重大進展,這是兩岸事務主管機關第一次面對面對話。雙方在堅持「九二共識」基礎上繼續推進兩岸關係,國台辦和台灣陸委會建立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將有利雙方加強溝通、增進了解和互信,妥善處理和解決兩岸交往中遇到的問題,共同促進兩岸關係全面發展。

「張王會」還討論了當前兩岸關係發展中的若干事宜,表示將努力完成ECFA後續協議的商談;進一步擴大深化兩岸文教科技交流合作;繼續協商海協會與海基會互設辦事機構;繼續推動兩岸新聞交流;妥善解決在對方高校及科研院所就讀的學生的醫保等待遇問題。可以說,「張王會」寫下了60年來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首度直接會面的歷史新篇章。在「張王會」協商基礎上,國台辦與台灣陸委會提高對話層次,將令兩岸的政策溝通更協調、兩岸事務處理等常項工作更便捷地進行,必然會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產生新的變局。

提升港台經貿互動發展

應該看到,香港作為兩岸關係的特殊組成部分,宜與台灣建立更密切的關係,共創互利雙贏的局面,為實現國家完全統一發揮獨特的作用。多年以來,香港與台灣的經貿文化合作持續發展。如今,雙方在經貿、旅遊、文化等方面的合作更加深入全面。自2012年9月1日起,合資格的台灣居民可通過互聯網免費預先辦理來港入境登記,台灣民眾來香港更加方便,來港度假的意願也相應提高;在台灣文化部門舉辦的香港「台灣月」,推出了多台大型文化節目,通過文化表演促進港人對台灣的了解;同時,由香港港台文化合作委員會主辦的「香港周」也走進台灣,為台灣觀眾呈現出蘊含深厚歷史文化和積極向上的香港。

目前,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 (即「ECFA」) 已生效;兩岸經貿關係迅速崛起,對香港經濟亦帶來深遠的影響。2014年1月23日,香港特首梁振英率領140人的龐大經貿團抵達福建訪問時指出,「我們可以共同用好CEPA,共同用好ECFA,使得香港與福建,甚至進一步加上台灣,能發展得更好更快」。目前,兩岸「三通」推動兩岸三地經濟整合進入新階段,以福建為中心逐漸形成了「兩岸三地經濟圈」,隨着相互間資金、物流、人員往來更加頻繁,區域資源配置更加優化。香港一直是兩岸互動的中介和橋樑,尤其在兩岸人員往來、貿易中轉、台商投資大陸以及專業服務方面作用更突出。香港與福建加強合作,有利促進香港、福建和台灣的共同發展。業內人士普遍相信,香港特區政府大力提升港台交往層次,未來港台關係勢必伴隨着兩岸關係發展更上一層樓。

可成兩岸對話平台

事實上,香港以其特殊地位在兩岸關係中一直扮演特殊而重要的角色,兩岸一些敏感議題和接觸可在香港由民間先行開始。如第三屆「台北、香港雙城論壇」在台北舉行,這是論壇中斷12年後因應兩岸關係和港台關係新形勢再次恢復。又如香港特區政府的4名高層官員同一時間訪問台北,在港台交往史上前所未見。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以「港台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榮譽主席的身份,率團共90多人抵台,隨同出席論壇的港府高層官員還有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發展局局長陳茂波、環境局局長黃錦星等。

雙方重啟正式官方交流,被視為是港台關係互動的重大進展。與此同時,台灣領導人馬英九也多次會見香港訪台社團,表達加強港台關係的願望。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吳伯雄,台灣海基會前董事長江丙坤,「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林祖嘉,「經建會」副主委陳小紅,「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委李紀珠,「僑委會」副主委任弘,「國科會」主委朱敬一等分別來香港訪問。港台高層的交往頻繁密切,大大提升了兩地的實質性關係。顯而易見,「張王會」有別於過去的民間平台,但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道路肯定是漫長而曲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可以相信,「張王會」將有助港台關係的發展。

相關新聞
中央支持依法普選 另搞一套注定失敗 (2014-02-15)
揚清激濁:「張王會」有助港台關係發展 (2014-02-15)
四十年來堅守崗位 竭力維護廉潔價值 (2014-02-15)
李慧玲被炒事件政治化的荒謬 (2014-02-15)
東張西望:維護二戰後秩序是中美共同利益 (2014-02-15)
泰國走出西式變異民主死胡同的出路何在 (2014-02-14)
哪怕邪風惡雨 駿馬昂首奮蹄 (2014-02-14)
紓緩升中人數下降措施正面睇 (2014-02-14)
政府決策層應多聽區議會意見 (2014-02-14)
醫療核心問題須着手處理 (2014-02-14)
張曉明既表達堅定立場 又伸出橄欖枝 (2014-02-14)
廿四味:《蘋果》竟為東莞黃賭毒撐腰 (2014-02-14)
不犯顛覆性錯誤 敢於擔當啃硬骨頭 (2014-02-13)
民協捉錯用神 黃毓民虎視眈眈 (2014-02-13)
信仰自由受基本法保障 (2014-02-13)
《蘋果日報》造謠辱警必須道歉 (2014-02-13)
立會批懶管「環保斗」 運房局:設聯組解決 (2014-02-13) (圖)
提名委員會的來由 (2014-02-13)
廿四味:「鍾氏民調」魔鬼在細節中 (2014-02-13)
正本清源明確憲制 凝聚共識實現普選 (2014-02-1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