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沙壺
香港電台數碼地面電視頻道於2014年1月啟播,根據官方資料,頻道的節目內容除包括全新製作及外購節目之外,最讓觀眾期待的,應該是重播《獅子山下》等港台經典節目。與此同時,港台亦於本年2月起,與電影文化中心合辦「紀錄香港:電視經典重溫」放映會,選映《獅子山下》、《人間有情》、《香江歲月》、《歲月流情》等多部經典劇集,而當年有份參與攝製的導演,例如施潔玲、黎略、李才良等將出席映後座談,與觀眾交流。
近日我就出席了2月的放映會,欣賞了3個充滿人情味的短篇單元──《獅子山下:父親》、《獅子山下:荷里活蘇伯》及《人間有情:肥佬陳求婚記》。《父親》講述兒子苦無足夠學費出國讀書,於碼頭做水手的父親該如何替兒子達成心願?同樣是由黎略執導的《肥佬陳求婚記》,講述水喉匠肥佬陳討不到老婆,要回大陸娶妻;至於《荷里活蘇伯》,就講孑然一身的蘇伯,難得在荷里活道一間古董店找到看更工作,卻慘被老闆利用,差點賠上了性命......
獅子山下,普羅大眾都各有自己的故事和際遇;而三個單元的結局,都展示人間有情這一主題,讓觀眾見到了盼望。水手父親盼望兒子學成歸來,有更好的前途,可以改善一家生計;肥佬陳討得純樸勤勞的大陸老婆,年邁的母親也得到照顧;蘇伯雖然被賊人打傷,卻充滿自信去找下一份看更工作,從不會擔心因為失業要「埽鞳v。由此可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遍地機會,即使像水手父親、肥佬陳或蘇伯這類低學歷低收入的勞動階層,面對種種生活難題,從不自怨自艾向命運低頭,反而刻苦努力,靠雙手去書寫自己的未來。或者如今香港的社會環境與當年大不相同,向上流動的空間與機會愈來愈少,令這一代的香港人對前景感到悲觀與迷惘,所以那種「無畏更無懼」的「獅子山下精神」,益發叫人懷念。
當然,最令人感動的,還有獅子山下濃厚的人情味與倫理關係。我特別喜歡《父親》其中一場戲的呈現手法,兒子收到父親相贈的學費之後,鏡頭隨茈L的眼神,就落在父親的背影身上,令人聯想到朱自清的《背影》,父愛之偉大不言而喻。還有公共屋h的實景,加上充滿本土風味的粵曲作陪襯音樂,一大堆演技生活化的業餘演員,都令故事充滿強烈的真實感,大大增加觀眾的共鳴。可惜,現在的大眾傳媒,都只是單一地製作娛樂性豐富的節目,寫實劇種製作買少見少,是否表示「獅子山下精神」,已經永遠從香港消失,只能夠從舊劇集中重現?這種現象,似乎更值得觀眾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