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爆炸品處理課負責處理全港非法爆炸品、土製炸彈、未爆軍火及生化事件。 莫雪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沚芊)上月於跑馬地發現2,000磅戰時空投炸彈,俗稱「拆彈專家」的爆炸品處理課成員經通宵努力,成功「拆彈」解決危機。警務處高級炸彈處理主任袁漢榮表示,過去20年,香港共發現近2,000個不同類型的炸彈;而二次大戰期間未爆或失效的軍火,佔當時發射量的30%,且散布全港,雖然數十年來已被泥土覆蓋,但隨着未來多個舊區的戰後樓宇展開重建,相信仍有機會再發現戰時炸彈。袁漢榮又指,香港水域內亦藏有逾200個英軍MK14型水雷,但沒有即時危險。
香港過去多次於建築地盤內發現二戰時期的炸彈,袁漢榮解釋,香港在二戰期間是戰場之一,當時遺留下來未爆或失效的炸彈散布全港,但因二戰後興建的樓宇不高,地基亦不需掘太深,以致炸彈長埋泥土下,未為人發現,故未來舊區的戰後樓宇重建時,有機會再發現戰時炸彈,而且數目難以估計,但因香港的舊區已相繼發展,戰後樓宇所剩無幾,相信再發現的機會愈來愈少。
散落2操炮場 戰後多傾海
建築地盤外,亦曾有不少行山、潛水人士發現炸彈,又曾多次有挖泥船掘出炸彈。袁漢榮指,除了市區內的未爆或失效炸彈外,還有不少炸彈散落在滘西洲前操炮場,及青山操炮場附近,又因大批軍火在戰後被傾倒在海中,故香港水域,如東博寮海峽及交椅洲海床都曾掘出炸彈。
水雷多腐爛 無即時危險
袁漢榮補充,據歷史記載,英軍曾在香港水域埋藏逾200個MK14型水雷,但因日軍沒有從水路進擊,故一個都沒有引爆過,袁漢榮強調,大部分水雷已腐爛,加上水雷有安全穩定裝置,一段時日後會沉到海底,當局曾於10年前做探察,確認全部已被砂泥覆蓋,沒有即時危險。
跑馬地發現2,000磅戰時的空投炸彈後,「拆彈專家」以切割炸彈外殼,再燃燒炸藥的方式處理。袁漢榮指,發現炸彈後,會根據炸彈種類和型號,評估對附近居民、建築物和交通的影響,再決定處理炸彈方法。最理想的方法是將炸彈穩定後移離現場,其次為移除引信系統、或切割彈身再銷毀炸藥,而最不理想的是現場引爆,因可能會令附近環境受破壞。袁漢榮強調,會以對社會秩序影響最少的方式處理。
僅11全職處理港爆炸品
爆炸品處理課負責處理全港非法爆炸品、土製炸彈、未爆軍火及生化事件。而整個爆炸品處理課只有11名全職人員,包括6名炸彈處理主任,及5名助手。每天有2組人員24小時候命,每組為1名主任加上1位助手。另外,有30名督察及警員兼任後備爆炸品處理小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