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後期,齊國有一位名為晏嬰(?─前500)的大夫,歷事靈公、莊公、景公三朝,輔佐齊國長達40多年,位高至相國。晏嬰,字平仲(一說謚平字仲),又稱晏子,齊國萊地夷維(今山東萊州,一說高密)人。他身材矮小,其貌不揚,但力行節儉,重視賢才,聰敏睿智,能言善道,對內可輔佐國政,對外能捍衛國格,使齊國名揚諸侯。今傳《晏子春秋》,內篇6篇,外篇2篇,全書凡8篇215章,記載晏子的生平事蹟及其思想,以下謹選讀〈內篇.雜下〉「晏子使楚」一節:
晏子使楚,以晏子短①,楚人為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②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更道,從大門入。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晏子對曰:「臨淄三百閭③,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王曰:「然則子何為使乎?」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王,不肖者使使不肖王。嬰最不肖,故直④使楚矣!」
譯文
晏子出使到楚國去,因他身材矮小,楚人就在大門旁邊另開一扇小門讓他進入。晏子不進,說:「出使狗國的人,便從狗門而入;現在我出使楚國,不應從這扇小門進入。」接待的官員只好改道,請他從大門進入。(晏子)面見楚王,楚王問道:「齊國沒有人才了嗎?」晏子回答:「(齊國首都)臨淄有7,000多戶人家,人們舉起衣袖就足以遮蔽天日,揮灑的汗水像下雨一樣,路上行人多得摩肩接踵,怎會沒有人才呢?」楚王說:「既然如此,(齊國)為何竟派你來當使臣呢?」晏子回答:「齊國委派使者出國,各有合適對象,賢明的使臣便出使賢明的君王,不賢的使臣便出使不賢的君王。我是(齊國)最不賢的,所以只能出使楚國罷了!」
注釋
①短:指身材矮小。
②延:延接,引入。《太平御覽》引作「迎」。
③閭:古時25家為一閭,泛指鄉里。
④直:只是,僅僅,用如《孟子.梁惠王》「寡人非能好先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之「直」。《說苑》引作「宜」,於義較長。
彼之道還彼身 兩全其美
楚王故意設小門讓晏子出醜,譏笑他身材矮小,又嘲諷他其貌不揚,不配為使。若晏子僅從個人得失考慮,拒不入小門,當場發難,甚或轉身離去就是。但這樣雖可維護個人尊嚴,但出使的任務,則全盤泡湯。結果,晏子「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先以「狗國狗門」之喻,將擬狗之辱還給楚國;後以「不肖者使使不肖王」之諷,將不肖之誣回敬楚王。晏子義正辭嚴,取類引譬,既堅持氣節,不受人侮,又能完成出使任務,兩全其美。相反,楚王以貌取人,恃勢凌弱,終究辭窮理虧,自取其辱。
像楚王般以貌取人、恃勢凌弱者,大有人在。而受辱的人,要麼當場發難,不顧後果;要麼敢怒不敢言,鬱鬱寡歡;甚或伺機報復,自我折磨。要如何禮貌、合理地駁斥對方不當,保全個人面子,讓對方自取其辱,這套功夫,還真得向晏子學習。■謝向榮 香港能仁書院中文系講師
逢星期五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