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專訪品牌發展局主席陳淑玲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馳)面對全球經貿格局的調整,很多本港企業已將業務從歐美市場逐步轉向內地和香港,無論是研發設計製造商(OED)抑或是代工廠商(OEM),都期望在這個龐大的內需市場有所作為。而一直以來通過搭建平台,以推動本港工商界立品創名的品牌發展局,在這波浪潮中又會有哪些與時俱進的行動?日前,我們採訪了該局主席、YGM貿易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陳淑玲。
品牌局於三年前設立「香港新星品牌選舉」和「香港新星服務品牌選舉」,旨在表彰本港新興品牌,激勵業界銳意進取,透過創建品牌提升香港產品和服務的附加價值和競爭能力。連同於早前創立,表彰本港傑出(服務)品牌的「香港名牌選舉」和「香港服務名牌選舉」,品牌局每年都會舉辦頒獎典禮表彰獲獎企業成就,歷年的得獎品牌累計已超過270個。
此外,品牌局還推出「香港名牌」、「香港名牌十年成就獎」、「香港卓越名牌」三項簡稱「TOP 嘜」標識的認證。相關得獎公司有資格申請加入「TOP 嘜計劃」,每年通過審核後,可獲准使用「TOP 嘜」標識推廣有關品牌、公司及核准類別的產品或服務。
搭建平台 提升品牌認受性
陳淑玲表示,香港企業一直體現了勇於創建品牌,善於打造及推廣品牌的精神。近年來,越來越多香港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加緊轉型升級,面對龐大的內銷市場,沒有品牌的發展舉步維艱,所以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向OED轉型,更加注重打造自己的品牌。同時,香港也具備成熟和優秀的服務業系統、完善的知識產權保障制度,使香港成為品牌通往亞洲及中國內地市場的最佳平台。
作為企業來說,會從產品、渠道、廣告宣傳等各方面打造自己的品牌,增強自己的市場認受性。作為品牌發展局來說,為這些企業搭建平台,幫助他們提升市場認受性是他們一直以來最主要的工作。而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如何讓真正優秀的品牌脫穎而出,品牌局使用評判、比賽的方式,篩選出優秀的品牌,授予獎項及「TOP 嘜」標識,幫助他們在香港、內地建立公信力,更利於開拓市場。
「香港名牌」以及「TOP 嘜」都擁有嚴格的審核程序,從知名度、 經營特色、創新意念、品質、形象、環保及社會責任等六個方面進行考核,以確保每一名獲獎者都實至名歸。該獎項自1999年從工展會「香港十大名牌」選舉開始,內涵、參賽範圍、獎項類別和影響力不斷擴大,建立了強大的公信力。
陳淑玲表示,評選舉辦至今走過15年,獲獎品牌都表現出卓越的專業精神,水準不斷提高。
全方位幫助年輕企業 倡建香港品牌園
近年來,香港湧現出一批新興創業的公司,由一批擁有新產品新思維的年輕人打造,也很急切希望能夠成就一番事業,推廣自己的品牌。陳淑玲很欣賞這批創業者的頭腦和勇氣,同時也理解一個品牌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困難和挑戰:「基於這種考慮,我們推出了香港新星品牌選舉,提升他們的影響力和公信力,幫助他們開拓市場。」
品牌局還將前往內地舉辦本港品牌的相關推廣活動。下月,由品牌局和廠商會聯合舉辦的「重慶 香港品牌節」系列活動即將在重慶舉行。在招商、選舉之外,品牌局還定期舉辦講座和群策營,邀請之前的獲獎者和同類型中小企業分享成功經驗,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對於在此方面政府可以發揮的作用,陳淑玲表示,特區政府於2012年推出的「BUD專項基金」就是很好的嘗試,在資助企業推廣品牌、升級轉型和拓展內銷的項目,從而提升他們在內地市場的競爭力,促進他們在內地市場的發展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她還認為,政府可以牽頭,利用香港本身這個知名大品牌,像科學園一樣建立「香港品牌園」,做一些企業孵化器的工作,培養包裝本土品牌,對他們進行培訓、幫助進行展銷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