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87歲老人楊建克養生延壽的秘招是與「動」為伴,他建議老年人經常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或運動。
文:楊建克
儘管衰老、死亡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但每個人衰老早晚各不相同。87歲老人楊建克退休後通過自學《皇帝內經》、《彭祖壽經》、精神調攝、飲食調節、堅持鍛煉、自我按摩調理,解決了自身長期便秘、動脈硬化、頸椎增生、腦供血不足等問題。在此特與讀者分享他延緩衰老的方法。
《內經》指出:「有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而有的人卻能「春秋皆渡百歲而動作不衰」。其因何在?因為人的衰老,會在兩種不同情況下產生:一種是正常情況下出現的生理性衰老;另一種是由於疾病引起的病理性衰老。生理性的衰老,是生命過程中必然結局,不可抗拒。而疾病性的衰老,則可結合防病,調理加以控制。全國衛生首席健康教育專家洪光教授說:「有病看西醫,養生靠中醫,若想壽而康,九成靠自己。」
總的來說,我認為老年人有三怕:一是,怕生氣。「百病生於氣」,怒是歷代養生家最忌諱的一種情緒,它是情志致病魁首,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怒不僅傷肝臟,怒氣還傷心、傷胃、傷肺等,導致各種疾病。二是,怕憂慮,心情不好,經常憂慮會導致微循環發生障礙,引起精神功能變化,帶來各種疾病。阿列斯卡爾博士說:「不懂得如何消除憂慮的人容易早亡。」三是,怕不活動乾待着,老年人整天無所事事,不活動,愈待愈發呆。最後發生老年癡呆,生活不能自理,痛苦難言。
相反,養生延壽需要「五個伴侶」。一是,與「動」為伴:「動則不衰,用則不退」。老年人要經常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或運動,如打掃衛生、爬樓梯、做保健操、散步、慢跑、跳交際舞、短程旅遊等活動。有益於關節、豐肌肉、通血脈,延緩各臟器組織的衰老。二是與「笑」為伴:笑是一個人美好心情的流露,是一種有益的心理運動,笑可以調節人體氣機升降,解除心理抑鬱和疲勞。凡是長壽的人幾乎都是喜笑樂觀豁達者。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三是,與「眾」為伴:人是群居動物,生命之樹欲長青,須扎根於肥沃的土壤之中,與周圍人融洽相處,相互交流,遠離孤獨,生活充實,有利於保持心理平衡,從而健身延壽。四是,與「學」為伴:學習不僅能增加知識,還能增加生活樂趣,養成多種愛好,如書法、剪報、寫作等,能養性怡情,陶冶情操,養生健身,增強體質。最後是要與「德」為伴,《彭祖壽經》認為,德是養生是第一要也,仁可長壽,德可延年。一個人忠厚仁義,樂善好施,助人為樂,心理必然穩定平和,精神和內分泌系統調節功能常處於最佳狀態,從而體健壽高。 (之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