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建克
健康且長壽是人類長久以來的不懈追求。隨着年齡的增長,今年87歲的離休幹部楊建克深深體會到老年人身體的好與壞與全家的幸福美滿密不可分。因此楊老先生潛心專研《皇帝內經》、《彭祖壽經》,帶着問題邊學、邊琢磨、邊實踐,通過精神調攝、飲食調節、堅持鍛煉、自我按摩調理,解決了自身長期便秘,動脈硬化,頸椎增生,腦供血不足等問題。在此特與讀者分享他的養生之道。
步行運動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早年間,我的身體並不是很好,多病纏身。2009年8月我去醫院檢查,被醫生確認為動脈硬化,腦梗塞,頸椎增生,引起大腦供血不足,有時流口水,還經常會頭暈。當時吃了不少中西藥也不見效。有一天我在打麻將,突然頭暈腦脹,不能行動,麻將館老闆急忙打電話讓我家來人,老伴急忙跑來,把我接回家吃藥後休息大半天才有所好轉。好長一段時間我外出活動以「枴杖」為伴。我曾做過兩次頸椎封閉,也未徹底解決問題。後來,我不分四季,風雨不誤,每天堅持晨練30至40分鐘。除走步之外,也打太極拳,做八段錦,保健操,搖頭、扭腰、鬆胯、壓腿,攀槓等活動。下午和傍晚在臨近小公園周圍散步活動一小時左右,有時同鄰里、老友邊走邊談談家常,有說有笑,既開心又健身,一舉兩得。半年的時間內,我頭暈的症狀逐步緩解,後來竟徹底與「拐伴」告別。
後來我看到報刊雜志中亦有相關的醫學報道:每周步行三次,糖尿病的發病機會比不運動減少25%,每周步行四次減少33%,每周步行五次減少42%。每次步行3公里左右,相當於每天步行8000步(1.5小時)。走步要昂首闊步,邁大步、快步,同時,邊走步邊作深呼吸,這樣,可以獲得全身血液循環,活絡與腦循環順暢雙重效果。《內經》中也說:「人欲勞於形,百病不能成」,說明適度運動對健康的積極作用。通過我個人實踐證明,「動則不衰,用則不退」,確實是個硬道理。但運動要掌握適度,「過猶不及」,要堅持持之以恒,循環漸近,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