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海鳴 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永遠名譽會長、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中國僑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上海市政協常委
上海的早春時節是經常陰雨綿綿的。然而,在香港立法會議員訪滬的兩天,卻雨後放晴,藍天白雲。如同這舒適、晴朗、平和的天氣,中央對於立法會議員此次上海之行,既理性務實地廣泛溝通,又一再表達落實普選的真心誠意,正如張曉明主任在座談會上所講,我們與香港社會各團體以及立法會各派別議員之間的溝通,不僅僅着眼於爭取政改方案在立法會獲得通過,而且還希望以此為契機,增進政治互信,改善長遠關係。這是減少香港社會內耗、實現特別行政區良好管治的需要,也是促使「一國兩制」實踐獲得更大成功的需要。
充分顯示中央對港有政治包容
自特首梁振英3月17日宣佈中央接納其要求,安排議員去上海訪問之後,香港社會各界予以高度稱讚,認為議員們不僅可以實地了解上海近年來快速變化發展的情況,加強香港與上海未來的經濟合作,還可以與中央負責港澳事務的主要官員面對面溝通,以實現「有商有量、實現普選」的政改目標。然而,訪滬之行也是一波三折。先是由反對派議員提出「單獨會面」,又以兩小時「獨會」時間太短,不斷討價還價;後是外號「長毛」的梁國雄議員扮演政治「水貨客」角色,故伎重施,以身試法,工黨兩位議員步「長毛」後塵,打道回府,公民黨的梁家傑議員也放棄前往上海。
然而,中央對於此次議員訪滬充分顯示了誠意。先是由位居國家領導人之列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親自會見和宴請。韓正說,這次立法會議員來訪,對推進滬港合作是有重要意義的。他希望通過議員們向所有參與和支持上海發展的香港同胞表示感謝,「他們是上海改革開放實踐的參與者和見證者。」韓正祝願香港更繁榮、祝願滬港兩地交往更密切、祝願雙方所有合作都實現雙贏。韓正熱情洋溢的一番講話,既實事求是反映了滬港兩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歷程,又表達了兩地在未來經濟、金融、貿易、文化等各個方面合作和共贏的企盼。三位負責港澳事務的主要官員王光亞、李飛和張曉明與議員的座談立場清晰、態度誠懇,以法理為依據,從香港現實政治出發,呼籲議員們為落實普選承擔歷史責任,就事論事,深入淺出,務求達到最大共識,充分顯示了中央政治包容和誠意。
議員訪滬是為了減少內耗共謀發展
筆者3月19日在文匯報上撰文《議員訪滬是溝通之旅、交流之旅、學習之旅》。筆者認為,今天的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合作交流才能實現互利共贏。如果說港人視野和胸襟不開闊、缺少合作交流的基因,那是不客觀、不現實的。但不可否認,某些港人也有視覺上的盲區和認識上的誤區。他們可以「兩眼向洋看世界」,但對身後內地變化卻關注不夠,還是用老眼光看內地,用陳舊的思維模式去解讀內地。像此次議員上海行,某些反對派議員要麼暴露他們根本無心無意溝通,一再表演「政治騷」;要麼對中央立場和誠意,麻木不仁,一再堅持一些不合法、不符憲、不可行的要求;要麼倒行逆施,不斷搞事,浪費了一次又一次與中央溝通的寶貴機會。這些不利於理性溝通、凝聚共識的現象,在普選道路上越走越歪、越行越窄,並在向死胡同方向邁進。真如張曉明主任所講,普選問題事關重大,牽涉各方權力分配和利益關係,有意見分歧實屬正常,但現在有些口號和方案完全背離基本法另搞一套,無異於緣木求魚,方向上有問題。這些內耗不會收窄分歧,順利走完「五步曲」,而且只會擴大對抗思維,根本無法完成落實普選這一歷史責任。這既不是中央希望見到的結果,更不是廣大港人所願意接受的結果。
議員訪滬可以凝聚共識達至普選
立法會議員此次上海行,從韓正書記的會見,到王光亞、李飛、張曉明三位中央負責港澳事務的主要官員講話,一再表達了中央和內地高度重視並注重發揮香港優勢作用、香港一定會分享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帶來的政策紅利,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真心誠意。雖然,目前香港社會對落實普選辦法有很多不同意見,有些問題分歧還比較大,但在香港這樣一個政治多元、文化多元、利益多元的社會中,有這樣那樣的觀點、立場、看法十分正常。伴隨着普選討論,一些涉及許多港人的經濟、民生問題,像貧富差距、社會流動、住房困難等,中央和特區政府早已關注,正在落實逐步改善和解決的進程中。
任何港人不能簡單把這些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困難、矛盾、差距,全部歸咎於香港的政治體制。從回歸後香港的經濟、社會、民生等各方面的發展來看,基本法規定的特區政治體制是符合香港現狀、符合民眾基本需求、符合未來發展的。一些反對派議員在對待普選問題上提出這樣那樣涉及管治的問題,只能在今後實踐中,共同理性地予以討論。只要體現「一國兩制」方針,符合基本法,兼顧保障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障香港700萬市民共同利益,是沒有什麼問題不能研討、不能交流、不能探索的。誠如王光亞主任所講,只有凝聚共識,才能達至普選。這是歷史賦予立法會議員的歷史使命,也是全港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共同的歷史機遇,大家都應該十分珍惜、牢牢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