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富金融策略師 黎智凱
中國指數研究院於5月1日發佈百城樓市數據。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每平方米11,013元(人民幣,下同),環比上漲0.1%。這是2012年6月以來百城房價連續第23個月環比上漲,但漲幅較上月縮小0.28個百分點。從漲跌城市個數看,當月55個城市房價環比上漲,45個城市環比下跌。
不難看出,在信貸收緊、市場觀望情緒較濃等多方因素影響下,百城房價疲態初顯。中國指數研究院報告認為,在樓市量價持續低迷壓力之下,部分城市放寬現有調控政策的可能性有所加大。同時,杭州、長沙等地紛紛傳出「鬆綁」限購之聲,「救市」之說再次浮現。
政府不宜再「救市」
筆者認為,政府不宜再「救市」。中國經濟要發展政府不能夠僅僅依靠賣地、賣房來完成。房地產應該讓其市場化,更何況中國房價之高之最。中國房地產發展的這10年,已經是80年代的人透支未來30年的幸福為代價。筆者5月5日看到新聞,說深圳員工墜亡,遺書稱結婚買房壓力大。到底壓力有多大?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深圳新房均價價格在3.2萬每平方米左右,以買8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來計算,總價250萬左右。按照第三方剛公佈的深圳白領月薪近7,000元來算,要攢下250萬,一個人在深圳不吃不喝只工作的話,要30年才能夠買下房子。現實中,月薪7,000元的工資,稅後到手5,243元左右,扣掉深圳的高消費高房租的話,每個月能夠剩下2,000元的人不多,要首付80萬的,就得先工作接近40年才能夠攢下,還不談月供。就算家裡條件好,首付80萬父母給與,月供自己還,最長貸款30年,月供得1.1萬多,跟工資相差何其之大!
居民承擔能力明顯不足
筆者算着就體會到了巨大壓力,更何況要他們承擔接下來30年的時間。按照國際慣例,住房消費佔居民收入的比重應低於30%。按照2012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4,565元來算的話,中國內地房價均價在5,000元左右(每平方米)才合適。
按照房價收入比來看,合理的房價收入比的取值範圍為4-6屬於正常,若計算出的房價收入比高於這一範圍,則認為其房價偏高,房地產存在泡沫,高出越多,則存在泡沫的可能性越大。在中國內地,房價收入比在很多地方高達40-50,泡沫何其之大!筆者認為,房價下降的轉折點即將來臨。■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