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兩岸關係可借鑒港澳成功經驗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解玲、黃晨)昨日上午的主題演講中,亦有講者指出兩岸關係應借鑒港澳「一國兩制」成功經驗,反駁對「一國兩制」制度的諸多質疑。

台灣《觀察》雜誌發行人兼總編輯紀欣在演講中指出,民主不應成為拖延兩岸統一的藉口。她指,反服貿爭議顯示,兩岸的政治及社會基礎都有待加強,尤其應加速化解台灣民眾對「一國」及「兩制」的疑惑和抗拒。台灣民眾除對「兩岸一中」認同不夠,另一個「反中」理由是認為大陸不夠民主法治。應警惕的是,自從兩岸政經實力消長,台灣人不能再以「拒認窮親戚」排斥統一後,「民主牌」成為「拒統」的頭號理由。

倡合作辦學 撤「三限六不」

紀欣表示,不是只有西方資本主義的普選制度才是民主。台灣人經常批評香港還未全面普選、不民主,卻不願了解香港「一國兩制」實踐的真實情況,也不願弄清楚1980年代草擬香港基本法的時代背景。「兩制」不是要台灣「香港化」。 她建議,馬英九政府除應立即修改中小學教科書,加強兩岸合作辦學、合編教材,擴大兩岸青少年交流,簡化文教交流申請手續及陸生入台手續,取消「三限六不」。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指出,兩岸政治發展和實踐各有所長、各有優點和不足,雙方應在「一國兩制」的精神之下,進行兩岸政治次體系的「柔性橋接」,既不硬性改變對方,又讓兩岸可以有效兼容,使兩岸的正能量得以更好地結合在一起。他指出,人類社會不可能有一成不變的制度,制度也有生命,會成長、發展和變遷。因此,不能僵化地認識和運用「一國兩制」,它是一種制度精神,兩岸之間,甚至兩岸四地之間的「一國兩制」具體制度安排,要適應變化中的兩岸四地政治現實,適時作出相應調整,以確保兩岸四地基本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活力。

籲兩岸告別排斥 推動交流

劉國深強調,目前兩岸四地之間或多或少存在制度供給不足的問題,已適應不了兩岸四地人民的交流交往和互利共贏需求,特別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中,存在茤顯的制度稀缺問題,這個問題需兩岸雙方一道進行制度創新,而港澳地區的「一國兩制」實踐可以為兩岸之間的「一國兩制」實踐提供參考和借鑒。他更指出,兩岸中國人要從此告別相互排斥和攻訐,更多地以彼此欣賞、彼此珍惜的觀念推動交流合作,讓兩岸人民有更多的時間、空間建立起共同的生活圈,最終實現「讓我們所有中國人都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的目標。

相關新聞
港8年後缺工12萬 (圖)
基層工作空缺大 低學歷人力匱乏
僱員流失率20.1%錄新高 (圖)
失業率3.1%16年最低
民記工聯會籲全面推侍產假 (圖)
政府推算本港人力需求 (圖)
梁愛詩:認清港人義務 振興中華有責 (圖)
普選攸關「一國兩制」落實 黃英豪:特首要「雙負責」 (圖)
李鵬飛料激進反對派提早「佔中」
劉江華:報告反映各界政見 (圖)
盧文端籲港人珍惜「一國兩制」 (圖)
張志剛建屋喻建港:一國兩制」是地基 (圖)
若查出有責 張炳良願請辭 (圖)
錢果豐:韋有錯港鐵會追究
查明韋達誠失職 毋須動用特權法
董事會增四席加強監察
市建局:需求主導未定方向
逾八成世界盃球鞋含毒 (圖)
CY與學生分享瑞典行見聞 (圖)
「藝綻公園2014」展港生作品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