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貞 九龍社團聯會理事長
有關香港競爭力的議論又再引起本港輿論關注。瑞士洛桑管理學院日前發表《2014年全球競爭力年度報告》,本港排名10年來首次跌出三甲。特首梁振英在上周的立法會答問大會上亦強調,自己和特區政府非常重視本港的競爭力,並承認本港在世界城市當中的相對競爭力不進則退。近年本港政爭不斷,內耗自損,非理性、誇張的民粹式抗爭惡化,令政府施政舉步維艱,經濟民生發展備受阻礙,以致競爭力每況愈下,情況令人擔心憂慮。香港靠拚搏、刻苦、堅毅的獅子山精神成就過去數十年的經濟發展和繁榮穩定。希望港人痛定思痛,及早放下政爭矛盾,急起直追,把握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機遇,重振聲威,攜手努力續寫不朽的香江名句。
香港競爭力下降警號頻響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年發表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多次指出香港的競爭優勢正在弱化,預計到2015年,香港的經濟規模將落後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內地城市。早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會見本港經民聯訪京團時,特別提醒香港要重視發展經濟,主要是因為香港的深層次矛盾在逐漸顯現,一些競爭優勢開始弱化。與本港的老對手新加坡相比,港星競爭優勢此消彼長的差距更明顯。過去20年,香港經濟平均每年增長3.96%,新加坡是6.6%,10年前新加坡的經濟總量是香港的一半,今天已超過香港。香港2013年人均GDP為3.8萬美元,較新加坡的6萬美元,足足低約三分之一。香港競爭優勢弱化的警號頻響,值得本港各界高度警覺和認真反思。
社會泛政治化 發展停滯不前
新加坡及內地的大城市發展一日千里,逐漸把香港拋在身後,主要是人家集中精力謀發展,時時以「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危機意識鞭策自己,千方百計推動經濟發展,努力提高競爭力。縱觀香港近年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社會泛政治化,政爭太多太濫,成為影響香港競爭力提升的主因。本港有部分人士經常將經濟民生問題都跟政治掛上?,對政府施政展開全面狙擊,令管治舉步維艱,社會內耗不斷,以至經濟進步遲緩,民生改善不彰,整個社會因太多紛爭而發展停滯不前。本港近十多年來多個有利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包括港珠澳大橋、高鐵、西九文娛藝術區等工程,哪個不是諮詢復諮詢,議而不決、決而不行,不是被推倒重來,就是波折重重,白白消耗時間,把本來先發的優勢拱手讓人。特首梁振英曾嘆言,「香港速度」這四個字,過去,意思是「快」;近年,意思是「慢」。未來本港社會若不知恥近乎勇急起直追,仍把過多精力用來爭論政爭問題,而忽略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其後果必然是空談誤港,難以擺脫蹉跎歲月、日益被邊緣化的局面。
拉布「佔中」進一步削弱香港優勢
令人憂慮的是,本港似乎仍未吸取發展滯後的教訓,政爭未見緩和的跡象,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就拿近日鬧得沸沸揚揚的拉布來說,已經變本加厲,不僅在審議財政預算案的議題上拉布,即使在增加長者津貼、覓地建屋、擴建堆填區等民生議題也照拉不誤。政府推出的政策屢屢碰壁,動輒得咎,市民不勝其煩,但拉布者哪管拖低政府施政效率,更懶理民生急需、經濟急務,導致大量積存的問題未能解決,深層次矛盾越積越深,香港競爭優勢減弱在所難免。還有對本港競爭力帶來更大衝擊的,就是目前正在醞釀、很可能發生的「佔領中環」。本港不少商界人士、學者紛紛憂心忡忡地警告,「佔領中環」癱瘓金融中心運作、影響香港國際形象,將進一步削弱香港的競爭優勢。香港擁有高度自由,允許表達不同訴求,但是若表達方式愈來愈政治化、情緒化,甚至不惜犧牲發展作為代價,徒令整個香港陷於政治泥沼,無法自拔,絕非香港之福。
齊心協力發奮圖強重拾輝煌
香港雖然地少人多,但以往大家互相尊重,守法自律,多元發展,肯搏、肯捱、艱苦奮鬥,創下東方之珠光芒四射的奇蹟。今天,香港仍擁有眾多獨特優勢,例如成熟的法治、良好的營商環境、資訊自由、雄厚的財政資源等等,香港完全有充足條件後來居上;而最明顯的優勢,是擁有祖國內地的強大後援。新加坡資政李光耀曾表示,很羨慕香港的地理位置,笑稱時時刻刻都想新加坡和香港調換位置。如今內地正在開啟全面深化改革,必將為香港創造更多更大的發展機遇。現在的關鍵是,香港社會必須增強危機意識,齊心協力擺脫無謂政爭干擾,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切實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漸進推進民主,包容共濟促進和諧,從各方面迎頭趕上,才能重整旗鼓提升整體競爭力。正如最代表香港的歌曲《獅子山下》所唱:「放開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同舟人誓相隨/無畏更無懼/同處海角天邊/攜手踏平崎嶇/我?大家/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相信港人依靠自強不息、創意無限、積極樂觀及靈活應變的獅子山精神,同舟共濟,攜手協力,發奮圖強 ,必能令東方之珠再現光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