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潤華
誰都嚮往無憂無慮的生活,惟現實社會卻總令人無法高枕無憂。日前李嘉誠基金會周凱旋董事在「2014科技創新日」啟動儀式上透露李嘉誠博士因心憂三件事而睡不着:一是全球貧富懸殊的境況持續,而中國更有可能惡化;二是中國佔全球人口20%,可耕種地僅為世界的9%,安全飲用水只有6%;三是信任缺失,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未說真話。正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李嘉誠博士將投資目光轉向高科技。作為華人首富,李博士沒有安享清福,還在為國家未來發展殫精竭慮、夜不能寐,其胸懷天下、憂國憂民情懷令人欽佩。如今李博士發出真誠意見,祈望當局重視並提早設法解決,以期國家持續發展,共圓中國夢。
孔子有句名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意思是:如果沒有長遠的謀劃,憂患就即將到來。無論國家或個人,若沒有先知先覺遠大眼光,不能居安思危早作準備,事到臨頭就只能束手無策憂煩終日了,古聖賢教誨深具智慧。如今李博士的顧慮確乃高瞻遠矚,道出中國面臨的深層次社會問題,筆者不僅深有同感,且更為「杞人憂天」,擔心還有更多社會問題可能在20年後出現。
首先是人口老化及國民健康問題,隨着計劃生育的實施,人口增長持續下降,同時醫療水平又不斷提高,雙管齊下中國加速走向老齡社會,巨大的養老壓力、勞動力缺失等問題都可能引發經濟成長動力下降甚至衰退風險,需要政府作出妥善的遠景規劃。雖然國民生活日益富裕,但健康水平未必穩步向上,因為人類賴以生存的空氣與水資源都大受污染,霧霾帶來的胸肺疾病增多,還有農村加速城市化,使無數中國人改變生活方式,人口集中居住擠迫,飲食豐富但缺乏運動,令「三高」(即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膽固醇)越發普遍,再加競爭壓力等因素,造成癌症、心臟病、糖尿病等「都市病」泛濫,這一切都堪稱繁榮付出之代價,除了加重政府醫療負擔,還間接影響生產力及民眾生活質素,值得社會廣泛關注。
其次是青少年缺乏良好傳統道德教育,雖然獨生子女眾星拱月倍受寵愛與悉心栽培,但年輕一代的品格發展未必健全,驕縱下容易養成依賴任性、自私自大等不良個性,人生價值觀傾向於急功近利、不懂感恩,對國家民族感情淡薄,知識也許很豐富,但承受困難、拚搏向上的動力卻大為遜色,遭受挫折常歸咎於社會,進而形成思想行為的激進,再加上互聯網人云亦云、一呼百應之效,更易引起社會秩序不穩定,近期泰國、越南及烏克蘭等地動亂乃前車之鑑,需要政府重視,家長、老師亦需加強對孩子的品德教育。
改革開放後中國所創巨大成就舉世公認、令人驕傲,中華民族漸入佳境,但並不意味着可以高枕無憂、安享成果了,居安思危才能確保長治久安,做好未來廿年之應變計劃,難題將一一迎刃而解,希望有朝一日筆者的顧慮都變成真正的「杞人憂天」,那才最令人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