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博士
正當香港社會熱議是否該限制內地旅客入境、是否該要求中央政府取消一簽多行政策的時候,有關香港零售金額大幅下降9.8%的消息令討論進一步升溫,更多人討論香港是否有條件在零售業已從高峰往下降、進入衰退期的時候,談論限制內地旅客入境是否合時宜,會否使到香港整體經濟遭到巨大的打擊。零售業界當然更是憂慮如果削減內地旅客入境,會造成許多人失業。
如果我們深入了解香港零售金額下降的詳情,就會發現問題基本上只是集中於高檔商品。名錶、鑽石、珠寶及名牌服飾、手袋的銷售差了,而一般民生商品的零售額依然有所增長。高檔商品的銷售額下跌,原因很多,這包括中央政府打貪腐,送禮用途的高檔商品的需求的確下降了。還有,內地居民出遠門到歐洲旅遊越來越容易,護照易得,簽證也易簽,於是內地旅客直接到歐洲購買更時尚、更便宜的高檔商品。實際上,香港的婦女也很喜歡到歐洲買名牌商品。日圓貶值,吸引大量香港人到日本旅遊購物,自然也吸引內地旅客到日本旅遊購物。內地旅客到香港購物,說穿了是貪點小便宜,稅務上的小便宜。現在,世界各地的高檔品牌都設法打入中國市場,在各大城市的商場開設分銷點,中國人收入不斷地增加,願意付多一些錢而可以馬上擁有高檔商品的人越來越多,花得起錢的人可以在北京、上海、廣州隨時買到最時尚的高檔名牌商品,不必來香港。
因此可以說,高檔商品銷售額下跌是市場力量造成的。如果香港政府限制內地旅客來港,自然會進一步雪上加霜,打擊面影響全體零售業。
如果只是高檔商品銷售額下降,問題不算大,因為高檔商品零售商自然會向店舖的業主施壓、要求減租。
最新的經濟數據顯示,不但零售額下降,自由行的人數也下降,只是減幅還不算多。內地傳媒所做的調查顯示,不少內地居民不打算到香港旅遊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擔心在香港受到歧視。香港有一群不需要知道如何賺取五斗米的人發起「驅蝗行動」,把內地旅客當「蝗蟲」,到內地旅客在港集中的熱門地點示威,其羞辱內地旅客的行為已經在內地互聯網上熱傳,影響很大。本該開開心心的香港假期,竟然莫名其妙地遭辱駡,內地旅客還能開心嗎﹖
2003年自由行的推出是中央政府出手救香港經濟,今日,內地旅客多了,香港人不但忘了2003年的慘況,更視內地旅客為敵人,羞辱歧視,這種行為比限制內地旅客入境更有殺傷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