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 1982年的白先勇,張照堂 攝,彥火提供。
彥火
拿到手的《九彎十八拐》雜誌是第五十四期。封面插圖故事是《路燈與癩蛤蟆的對話》。
內容如下:
深夜,郊外的一盞路燈引來無數投向光明的蟲子殉道於燈下草地。一隻吃撐得懶得再搶食的癩蛤蟆,反而被困在餐食不完的美味中發呆,身上任由蟲子爬上爬下。
路燈低下頭說:無賴,整個晚上,我都不曾聽到你向我說半句謝謝!
癩蛤蟆冷冷地說:燈哥,我要的是天鵝肉,知道嗎?
這是對好懶癡妄的癩蛤蟆的諷刺,也有現實主義。
黃春明講話與文章都很勵志,聽眾、讀者不少。
譬如他說:「小孩喝牛奶,牛脾氣大。以前的小孩喝母奶比較像人。」
他說:「人沒有危機意識很難生存,植物也一樣。他說九重葛要它開花很簡單,拿柴刀在樹根處斬一斬,馬上綠意盎然花朵繁茂。」
新一期的雜誌,雖然篇幅不大,內容卻十分豐富。
壓軸篇是「黃春明的文學漫畫」。漫畫與解說詞也充滿溫厚的善意,也帶出「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涵義。漫畫中,是一尊石羅漢,他的頭上、肩子分別佇立一隻烏鴉和貓頭鷹,以下錄了三者的對話--
夕陽西斜,昏鴉歸山入林,貓頭鷹日夜顛倒,算是早起出林覓食,二鳥一出一入,交錯路過石羅漢雕台,老鴉棲息禿頂,貓頭鷹晚一步,棲止石羅漢左肩。二鳥互相乍見,老鴉驚叫「呀!」了一聲,貓頭鷹咕咕一聲鳴叫,各露驚訝。二鳥向來不曾謀面,亦不曾聞說對方。今難得撞見相會,好奇而言來語往,無所不談。老鴉盡說艷陽高照,貓頭鷹敘說不完月明星稀。二鳥相談熟絡甚歡,且各自突感增廣見聞,相見恨晚。旁觀者石羅漢余,因石身寸步不能移者,聞二鳥所言及之世界,也略知遠近之事物。妙哉!古人有言,友直友諒友多聞。二鳥雖在吾身各拉一泡鳥糞,亦可諒之。無礙,日後雨水沖洗,仍然一身乾淨。值得,值得,真正是:日日好日。阿彌陀佛。
這期雜誌另一引人注目的焦點,是選輯了一組由台灣攝影家張照堂出版的《歲月照堂》的作家攝影:如剛逝世的詩人周夢蝶倚靠在街頭書檔小憩,畫家席德進寫生的專注神情,作家陳映真攤開稿紙在書桌、手持燃點的煙支、舉頭沉思的剎那,黃春明頭戴帽子、身穿背心凝望宜蘭頭城海濱的憨厚笑容,......最令人着迷的是白先勇坐在台北新公園木椅上凝思的造像,翩翩風度,瀟灑則箇,很帥氣,值得與大家分享。 (《走馬台灣》之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