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禎兆
早陣子看報紙,看到有關偏頭痛的「醫學新知」,題為: 「常偏頭痛老年易中風」。心想,這不是本末倒置嗎?當中這樣一段: 「研究估計偏頭痛可破壞腦部的微細血管,在日積月累影響下,增加主要血管栓塞危機。研究人員表示,偏頭痛患者不應忽視病情,及早接受治療或可減低中風危機。另外,也建議患者多做運動,並注意飲食健康,有助保護腦血管,同樣可降低中風危險。」
其實,不是腦部有問題,才有偏頭痛嗎?怎麼這項所謂的美國醫學研究,會把病徵當病源呢?現代醫療不斷強化自身的錯誤,就是把徵狀當成病源,輕至流鼻水、咳嗽,重至癌症腫瘤,都視為疾病本身。其實前者是身體對病毒或細菌的反應,後者是身體深處出現異常所得的結果。只對付這些徵狀,會令病情反覆。感冒者表面康復了,下一次卻更易生病;癌病患者則不斷復發,數年一次。只對付病徵非病源(源頭甚至可以是情緒或來自生活習慣的問題),問題根本沒解決。
不少另類療法都不是這樣處理病情,審病徵,只為找病源,而非對付病徵。看過黃偉德醫師順勢療法說高血壓的問題,很多就是脂肪令血管收窄,心臟唯有多泵血來補足流量。想想這也是身邊人的不少經驗:在西醫看來,視高血壓為「病源」,給血壓藥,結果血不夠了,其他問題出現,便掩飾說是血壓藥的副作用||本末徹底倒置了。
近年,更無稽是看到西醫的標準浮動。今年三月,美國政府便把六十歲以上高齡人口的高血壓標準從140/90升高為150/90(毫米汞柱)。這變相令近六百萬人未來不再需要以藥物控制血壓。藥廠當然叫苦連天,但有分析就指因為美國的醫療制度實在不勝負荷,標準更改後,可以少理會六百萬人。
有中醫朋友則說,「科學」或「現代醫學」日新月異,天天改變,被稱之為文明;中醫二千年來宗旨不變,卻被視為食古不化。如何看待用在自己身上的療法,全在於個人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