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民
上世紀七十年代,香港出現了好幾個教育團體。港英當局對教育界和學校控制很嚴,為了飯碗,教師們都是馴服的一群。只因待遇優厚,是令人羨慕的職業,不像在國民黨統治時期的中國,投身教育事業只能清貧一生。
當年香港補助和津貼學校為爭取加薪而鬥爭。當年在津貼補助學校任教的文憑教師,即只有專科畢業文憑而沒有大學學位的教師,將與護士薪酬掛u的制度改變,降低兩個薪級點,引起文憑教師的不滿。不滿情緒首先在官立學校中醞釀,並由當年的「官立學校非學位教師職工會」發動遊行抗議,掀起「學潮」的第一波。在鬥爭取得階段性的勝利以後,成立了「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即「教協」。
當年我深感愛國教育界也應該有一個教師團體,先團結一批愛國學校教師,再進一步擴大團結面,因而準備成立一個「教育工作者聯會」。由我牽頭,與港英當局交涉,按社團條例註冊。
當年港英當局對左派團體管制甚嚴,為了「教聯」的註冊,我跑了警務處不下十幾次,最後終於獲得註冊。「教聯」在一九七五年初成立,並於當年組團前往北京參加五一節觀禮。
打倒「四人幫」,內地開始改革開放,並逐步糾正過去的「左」的一套,許多老幹部逐步恢復職務,重新掌權。
廖承志復出,再次掌管港澳工作。大約在一九七九至八○年期間,我們曾有一個教育界訪問團前往北京,獲廖氏接見。他在聽取我們的匯報以後,也批評我們的「一左兩窄」。當然他沒有把責任推在我們頭上,但也不便點名批評過去領導港澳工作的「左」的路線。
當我匯報說已成立了一個教師團體「教聯」和另一個學生團體「學協」的時候,他指責說,這是「左」的做法。應該爭取去人家的中間團體中做工作,回去以後,趕快把這兩個團體「關門大吉」。
回來後,我是「陽奉陰違」。「陽奉」是關掉了「學協」,「陰違」是保留了「教聯」。
不久前「教聯」的工作人員來電說,「教聯」沒有了我的原始材料,要我「重新登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