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潔華
一生沒有太多被面試的經驗,這是一份幸運吧;其後出席了不少面試,不過是坐在枱的另一邊,看着來應徵的人的表現和表演;繼而慶幸自己並非坐枱的對面。
枱的此岸與彼岸並非敵對,但有的是權力關係。只有一方可以決定對方的期望可否實現,而且那可能不只是一份期望。來應徵的人可能正在水深火熱當中,他的表現可能拯救了一家人,也可能把他從抑鬱中拯救出來,且扭轉他往後的命運。枱對面的人極可能對被面試的人的情況一無所知,包括這個人被拒絕以後的失望程度和心理狀況。
這當然不是面試組人的責任,但也是因為這份無知以及他們的「權力」,使他們肆意起應徵者的底細,批評及懷疑。「您看他戴上玉戒指,真嚇人!」「不知何解,我感到這個人雖無過犯......。」而應徵者則說出了平生從未說過的謙卑的話:「我確曾努力......,我很努力,我會努力......。」
荒謬的對話也經常出現,特別在面試即將結束,面試的人循例問應徵者有沒有問題的時候。「您方才問我未來五年的事業計劃,現在我倒想問您們公司未來五年的計劃?」、「您們到底想聘用一個怎樣的人?」(答:「請翻看我們公司招聘職員的網頁。」)「我想問我剛才面試的表現如何?」(這條問題極可能招致扣分。)
絕對不能「衰最尾」。我旁觀者清,如非必要,最好不要胡亂提問,但又不好站起就走;較宜說會把問題留待未來合作時再去了解,並同時感謝面試的人給予的愉快的談話,然後禮貌告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