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 衛春秋卒年,有剪報為證。作者提供圖片
黃仲鳴
《香港文學大系.通俗文學卷》編就,要寫一篇作者簡介。這看來是輕描淡寫、一揮即就之舉,但一拿起筆,一參考資料之後,就發覺不是那麼一回事。
坊間現時通行、為人所知的作者介紹,訛誤實在太多;而有關作者的生卒年月,通俗作家最是難以考證。寫到靈簫生,翻劉以鬯主編的《香港文學作家傳略》,最後一句有云:「七十年代中期,在港病逝。」
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我剛入報行,「靈簫生」這名字頗不陌生,知他是以寫文言鴛鴦蝴蝶派小說而知名的作家。他的作品,六十年代在一些專售通俗小說的書店如長興書局,每見;尤其是《海角紅樓》,凡四大冊,另如甚麼《香銷夜百合》、《冷暖天鵝》、《香夢未曾溫》,真可稱得上是著作等身;然而,情情愛愛,多愁善感,眼淚鼻涕流的書,終不合我的脾性;那時只知迷我是山人、周白蘋、金庸。逛書局打書釘久了,店主和售貨員也熟了。有日,灣仔一舊書店剛收進一批舊書,其中有幾部是靈簫生的,問我要不要。我當然搖頭。老闆嘿嘿冷笑道:「這個『多情作家』死了。細路,人死物有價呀。」死了,甚麼時候死的?老闆冷冷道:「細路,你那時還在吃奶奶呀。哈哈!」不理他諷嘲,續問什麼時候呀?老闆說:「兩三年前吧......」其意是一九六○年頭。
這話本如春夢無痕。想不到若干若干年後,為了寫靈簫生生平,和看了劉以鬯的簡介,往事就浮上腦海。
「七十年代中期」?肯定劉先生記錯了。何況入行之際,常編新聞,尤其是社團新聞,從未有聞靈簫生的死訊。於是四處追蹤打聽,不果。是夕,竟在一堆剪報中亂翻,竟給我翻出個結果來,且看:
「(本報專訊)本港小說名家衛春秋(筆名靈簫生)患癌多年,昨晨十時病逝東華醫院十樓私家病房,享壽五十七歲。遺體昨晚舁送灣仔道香港殯儀館,定明(十)日下午一時大殮六時出殯,安葬跑馬地天主教墳場。」
這堆剪報亂七八糟,有吳昊十多年前所贈,有我在《星島日報》工作時,在資料室影印所得。靈簫生這死訊,當是刊於《星島日報》,內有筆寫日期:一九六三年十一月九日。即是,靈簫生逝世於十一月八日,據「享壽五十七歲」計算,當是生於一九○六年。這當然沒有計天地人三歲在內,否則文內會寫「積閏享壽」幾個字。
文後復說:「衛先生,賣文為活,煮字為炊,個性曠達爽朗,好結交朋友,而不善家人積蓄,一病經年,拮据可見,故身後亟待料理。」一代作家,身後如是蕭條,確可堪憐;料靈簫生好辦報,虧蝕不少;據資料所示,他一共辦了四張小報:《春秋》、《銀晶》、《泰山》、《靈簫》,俱不長久。《靈簫》辦於一九五八年,即是過世前五年,加上五十年代後期,他的文言小說,讀者已稀,支出浩繁,收入漸少,「拮据」亦意料中事。哀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