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樹廣
六月中旬,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喬治.華盛頓號第六度訪港,我自然不會放過這次機會。
喬治.華盛頓停泊在維多利亞港邊緣的青衣對開海面上,艦上官兵和參觀者要乘坐包租的輪渡到中環碼頭登陸和上艦。每次美國大兵到港,都會引起港媒的熱議,蘭桂坊的酒吧老闆和駱克道夜店的女郎更是笑臉相迎。
包租的輪渡從中環碼頭出發,半小時便來到這個鋼鐵龐然大物尾部。沿着狹窄的鐵梯子一層層向上攀登,一個比足球場還大的機庫出現在面前,機庫中央懸掛起巨幅美中國旗。陪同的美國軍官Allison首先介紹了航母及戰鬥群基本情況。他說,此次是它在西太平洋的例行訪問,船長一千零九十二呎,高二百四十四呎,排水量九點七萬噸,由兩個核反應堆作為動力,艦上七十多架F-18E/F超級大黃蜂戰機,E-2C「鷹眼」空中預警機、SH-60F「海鷹」反潛直升機等各型戰機。
在類似小城市一樣的碩大的航母上參觀,感覺美軍的海上霸權的確無人能比。參觀下來我有三個最深的印象。一是艦上人員均十分年輕和充滿活力,平均二三十歲,無拘無束地與參觀者交談,解答問題,也無刻意地炫耀。我與駕駛超級大黃蜂的黑人飛行員Eagles聊了半天。他告訴我,飛行員上艦前要經過三年的基礎培訓,兩年航校培訓基礎飛行理論,第三年主要是練習飛行,三年之後才能上艦飛行大黃蜂,他已有二百多小時的飛行經驗了。
飛行員和機械師的名字都寫在機身上,這讓我印象深刻。我發現,甲板上無論是戰鬥機、反潛武裝直升機,還是空中預警機等各型飛機,機身上都寫有主副飛行員和機械師的姓名和出生地。如在一架大黃蜂戰機機身上,主飛行員Andrew Glayton的名字赫然寫在駕駛艙擋風玻璃下面,出生在Pepe;機械師Amaen Rodriguez 的名字則標注在起落架上方,紐約州Bronx郡人。我猜想,這可能說明美空軍更重視人機一體,突出人的生命的重要性。同事告訴我,二戰時美軍飛行員可自己命名戰機,曾在廣島投下「小男孩」核彈的B-29轟炸機機長保羅.蒂貝茨就將飛機命名為「艾諾拉.蓋號」,是自己母親的名字,傳為佳話。
剛走出艦長指揮室,我在走廊突然發現一幅不大的軍用海圖,上面清楚標注着航母戰鬥群的作戰範圍,東起美國關島,西到馬六甲海峽以西印度洋,西太平洋正好處於地圖中央。它讓我聯想到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機時,小鷹號航母突然出現在台灣海峽附近。每當東海和南海局勢緊張之際,美國航母就會出現在中國的家門口。
就在我參觀前兩天,駐港部隊副司令等四名解放軍軍官受邀訪問了停泊在二百公里以外公海上的喬治.華盛頓。一位消息靈通人士告訴我,二十多架超級大黃蜂等各型戰機幾乎瞬間完成了起降等作戰動作,美軍在向解放軍示好的同時大秀肌肉。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的夢想是有一天,我們自己的核動力航母能開到美國的夏威夷和舊金山,能讓美國人像我今天一樣盡情地參觀,自由地交談!這一定是中國人的海洋夢,中國軍人的海軍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