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文聆聽卷(卷三)加入不少高考「中化(中國語文及文化)式」較艱深的元素,測試同學聆聽、歸納、分析及組織能力,聆聽考題五花八門。當中有人表示,最困難是講者的說話速度太快,還未回神抄上一個重點時,講者已在說下一個重點 。筆者建議,同學應留意「因為」、「所以」、「雖然」、「但是」、「首先」、「然後」等關聯詞,它們提示隨後的內容如何推進和演繹。
善用簡體字快摘重點
摘錄重要資料,通常都與時間、地點、人物、數字等相關,以及對話中提及的關鍵字詞。考生可先用簡體字、數字或英文快速摘錄,再經組織寫上答案,藉以「賺取」時間。
聆聽卷最重要是理解深層意義,並通過分析語境、話語提示線索,推斷說話內容的背後深意。不少考題都要求考生展現評論說話者內容的能力,故宜連繫多項資訊,以推斷人物性格、關係及事物特點。例如有考題要求解釋說話者某個用語或某句說話的深層意思,考生宜判斷話語表面與實際內容的不同之處,推斷說話者採用某項技巧的原因及其效果。
注意講者線索 連繫語境
同學覺得聆聽卷難以取得進步,因為未能掌握當中技巧,須注意說話者帶出的提示線索,包括語言及內容提示,例如當中刻意選用的字詞、例子、修辭技巧等。並要連繫語境,例如說話者的身份、說話場合、說話目的等。在作答開放式題目時,建議連繫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豐富內容。
總括而言,聆聽卷考核的重點為考生的兩種能力:一是表達能力,測試考生能否就個人立場提出清楚論點、具體和合理的論據;二是思維能力,測試考生是否具備邏輯思維和批判思維的能力,以及掌握常用的質疑技巧。 ■聶棨霆 中文科5**狀元、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二年級生
逢星期三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