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TD尚乘財富策劃董事兼行政總裁 曾慶璘
中國經濟持續靠穩,6月份中國製造業PMI為51,較上月上升0.2,連續兩個月上企50榮枯線,並創下12月以來新高。數據反映上半年中央推行的微刺激措施持續見效,製造業活動繼續擴張,進一步確認中國經濟見底回穩。分項數據中,新訂單指數為52.8,較5月升0.5,顯示內需改善,意味着中央調結構政策逐漸發揮作用。
新出口訂單指數亦升至50.3,重回榮枯線50之上,反映出口形勢好轉,主要受惠於歐美等發達國家經濟向好,需求增加帶動中國製造業出口改善。與此同時,匯豐中國PMI由49.4升至50.7,為今年以來首次升至50以上,顯示小型企業的經營情況跟隨整體經濟同步向好,為民間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積極作用。
中韓經濟數據均企穩
韓國今年出口表現亮麗,受歐美需求增加帶動,1月至6月韓國出口額同比增加2.6%,創下歷年上半年的新高。然而,韓國對中國出口有持續疲弱的跡象。今年首5個月韓國出口至中國增長僅1.3%,遠低於2010年及2012年之雙位數增長。中國近年實行經濟改革,在調結構政策作用下,內需逐漸擴大,入口需求下降波及鄰近出口國,幸好歐美需求增長抵銷了中國方面放緩的影響。但是,中國為韓國的首要貿易夥伴,佔其總出口高達25%左右,如中國入口持續下降,料對出口主導GDP增長的韓國經濟帶來重大影響。
值得慶幸的是,韓國一直與中國維持友好關係,當中受外界高度關注的中韓自貿協定(FTA)的談判至今進展順利。國家主席習近平亦於本月親赴韓國進行國事訪問,雙方亦就中韓FTA問題作深入討論,力爭年底前正式達成協定,外間預計習總此行或會令雙方談判取得實質性突破。
根據過往經驗,韓國在2011年7月起與歐盟簽定了FTA,一年後出口便年增逾18%,而鄰近亞洲國家或地區如中、日、台等則出現停滯或萎縮。而2012年雖遇歐債危機,但韓國出口只年降0.4%,仍遠低於其他亞洲地區。因此,預料中韓一旦達成FTA後,將有助重新刺激中國對韓國的入口需求,穩定韓國長線的出口增長。
中韓股市估值極為吸引
目前中韓兩國經濟均有其隱憂。中國面對房地產下滑拖累經濟增長,而韓圜持續走高亦為韓國未來出口走勢添憂。然而,歐美經濟持續走強有利中韓出口增長,加上環球低息環境持續及資金泛濫下,有利帶動亞股向上。此外,中韓股市預期市盈率均處於單位數水平,相對歐美股市極為吸引。預料下半年環球資金或重新分配,吸引資金重返估值較低的亞洲市場。■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