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海鳴 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永遠名譽會長 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 中國僑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 上海市政協常委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7月14日至7月23日對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古巴進行了成功的國事訪問。在巴西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六次峰會上,習近平主席作了《新起點、新願景、新動力》的主旨講話,總結金磚國家合作經驗,提出今後合作方向,表示中國將繼續參與金磚國家合作,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中國將在中拉合作中為拉共體成員國帶來相當多的實惠,彰顯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的視野與心胸、責任與擔當。習近平主席此次拉美之行,充分表明中國正逐步構建「負責任大國」的地位,不遺餘力地推進國際關係民主化,在許多方面可圈可點。
從「入網」到「結網」
國際關係是一張網。二戰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一直處於各張網的核心,掌握話語權。新中國成立後長期被孤立,直到上世紀70年代恢復了聯合國合法席位,2001年才加入WTO。與中國一樣,許多發展中國家也是以後來者的身份加入了各類國際關係網。「入網」意味着必須接受既定的「遊戲規則」,而這些規則明顯有利於先入者。更不公平的是,當後來者的實力不斷增強時,發言權並沒有隨之而增加。當前世界經濟秩序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仍然是由少數發達國家主導的。目前,金磚國家約佔世界人口的40%以及全球GDP的1/5,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50%,但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的投票權與其現實地位嚴重不符,而美國國會至今仍未予通過2010年時曾承諾將發展中國家在IMF的投票權比重提升6%的改革措施。
過去的20年間,發生於亞洲、歐美等地的金融和債務危機一再證明,現有國際經濟體系存在缺陷,而發展中國家則時常成為連帶受害者或危機轉嫁對象。金磚國家的探索就是要革新國際金融架構,另外結一張「網」,減輕對美元的過度依賴。金磚國家銀行的成立,標誌着新「網」已經張開。
其實,中國借助「金磚」最重要的不是獲得多少經濟利益,而是希望攜手「金磚」,共同發展。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對「結網」的熱情大大超過了人們的預期,彰顯了勇於擔當的大國風範。
「中國夢」連着「世界夢」
習近平主席此行有關構建五位一體新格局、打造中拉攜手共進的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論述以及訪問所取得的具體成果,使中國元素在拉美光芒四射、大放異彩。其中,「中國-拉共體論壇」的宣告成立,是繼「中非合作論壇」後由中國主導的又一個論壇,再次凸顯了中國的責任與擔當,也為中國「和平崛起」的理念寫下了又一生動注腳。
眾所周知,西方列強的崛起,是靠武力掠奪資源、向殖民地傾銷商品完成的,給殖民地人民留下刻骨銘心的慘痛經歷。烏拉圭作家愛德華多.加萊亞諾曾這樣寫道:「拉丁美洲是一個血管被切開的地區。自從發現美洲大陸至今,這個地區的一切先是被轉化為歐洲資本,而後又轉化為美國資本,並在遙遠的權力中心積累。」
當中國宣揚「和平崛起」理念時,許多人投來疑惑的目光。如今「和平崛起」理念已經化為實實在在的舉措。中國不是用武力,而是用市場的手段搭建合作的橋樑,以達到互利共贏的目的。近年來,拉丁美洲在與中國的合作中得到了實惠,主要在經濟增長、創造就業和基礎設施建設都受益於中國,而中方此番倡議「1+3+6」合作新框架的背後將有一連串看得見、摸得着的建設項目,是惠及雙方和多方民生的合作成果,這預示着「中國夢」與「拉美夢」 開始對接。
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主要內涵的「中國夢」與「拉美夢」,從本質上講是一致的,「中國夢」連着「拉美夢」,也連着「世界夢」。去年,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兩大倡議,並倡議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重點投資鐵路、公路、機場、電信、能源等基礎設施投資項目,得到了相關國家的積極響應。
如果說以往中國與非洲交往中,「援建」的成分重一些的話,中國和拉美國家、和「一路一帶」相關國家的交往,則更加注重互利合作,通過搭建合作平台,讓相關國家一起分享中國崛起的紅利。可以看出,中國正在通過這些實實在在的舉措,打通「中國夢」與 「世界夢」的連接點,讓「和平崛起」從抽象的理論化為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讓「中國威脅論」不攻自破。
擔當精神的文化基因
習近平主席在與拉美許多國家領導人會晤時都強調,大國共贏,要做到「惠本國,顧天下」。而中國正是秉承這樣的原則開展多邊合作的 ,這句話清晰地表達了中國的擔當精神。
西方總是喜歡戴着「有色眼鏡」看待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他們將中國幫助發展中國家的做法扭曲為「新殖民主義」。其實,西方不懂中國,他們不知道中國的文化基因裡就有擔當精神。中國是一個儒家思想佔據主導地位兩千多年的國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儒家的理念已經深入中國人的思想深處,成為一種血脈相傳的文化基因。遠的不說,僅回顧新中國成立的60多年歷史會發現,中國窮的時候,勒緊褲腰帶過緊日子,沒有向世界輸出貧窮,沒有成為「麻煩製造者」,相反,還省吃儉用幫助了不少亞非拉的兄弟國家。如今,雖然中國人均的財富水平並不高,但中國整體上富裕了,「達則兼濟天下」成為一種清晰的價值追求。所謂「惠本國,顧天下」,就是在自身發展的同時,讓他國也得到實惠。
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先生就曾提出了「先富帶後富」的理念,就是讓一部分人和地區先富起來,再帶動大家共同富裕。從這個角度看,習近平主席此次在金磚國家峰會的主旨講話和對拉美四國的成功訪問、中國今天極力推動的「一路一帶」建設、中國對非洲的援助、中國與拉美國家的合作,都可稱之為「先富帶後富」的國際實踐,其中,蘊含着「達則兼濟天下」的儒家情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