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8月1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扣金生金 卓人不仁


放大圖片

■李卓人(中)昨日認衰,承認代收捐款後立即轉賬會更好。 香港文匯報記者文森 攝

稱代工黨收50萬 曝光才轉賬 9個月可賺18厘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台峙正、文森 )「 禍港四人幫」之一的壹傳媒主席黎智英(肥佬黎)捐獻懷疑黑金逾4,000萬元事件,爆出懷疑「黑吃黑」的新一章。收取了黎智英兩筆合共150萬元捐款、一直未有向立法會申報的工黨主席李卓人,昨日聲稱款項是替工黨代收,但第一筆去年10月收取的50萬元款項,卻一直存在他個人戶口超過9個月,在事件曝光7天後,才轉至工黨戶口,倘以此作抵押借貸,可以獲利達18厘。有政界人士批評,李卓人是否在無路可退下才「作故仔」,質疑其保管巨款,謀取直接或間接利益。

7月21日,有署名「壹傳媒股民」者將大批有關黎智英的機密資料放上網,並發放予各大報章。工黨主席李卓人被踢爆收取黎兩筆款項,包括一筆於去年10月18日支付的50萬元,以及在今年4月支付的100萬元,但未有向立法會申報,其中50萬元的獻款,更有相關購買匯豐銀行本票的複本。

曝光7天後轉賬 否認補鑊

在事件曝光後,一直「失蹤」的李卓人,近日急急返港嘗試拆彈。他昨日一露面,即被大批記者圍堵追訪。被問及他以個人戶口收取的150萬元巨款如何處理,李卓人辯解款項均是黎智英「對工黨的捐款」,當中一筆50萬元的捐款早在9個月前已經收到,並於「呢兩日」(指7月29日)才由他的個人戶口轉至工黨戶口。換言之,該50萬元一直存在李卓人的個人戶口超過9個月。

既然是代黨收水,為何一直長時間放在自己戶口?李卓人辯稱,當時工黨決定將這50萬捐款給一間由黨開設、名為「綠色工社」的環保回收社企,作為種子基金,只是該社企「在社團成立程序上遭到拖延」,時間長達半年,而非警方網站提及的12天。

他又稱,社企現已成立,但仍未開設戶口。由於公眾關注,他已將有關款項由他的個人戶口轉回工黨,待日後再轉至社企的戶口,又聲稱自己在事件曝光後才轉款不是「補救」。

至於另一筆他提及到的100萬元「肥水」,李卓人聲稱,他是在兩星期前收到的。這筆「新鮮熱辣」的捐款,他又聰明地在這個「政治炸彈」爆出後,才急急腳轉回工黨戶口?李卓人就矢口否認有其他捐款:「沒有了。我們一直所收黎智英的捐款,就是50萬元和100萬元。」

100萬肥水 4月付7月收?

不過,他自爆的這筆100萬元捐款,與網上踢爆的於今年4月的付款不符,令人質疑他是否仍未處理4月的100萬元,抑或還有新一筆的100萬元鉅款?

社會各界並不相信李卓人的解釋,尤令人不明白的是他為何不一早將兩筆鉅款交給工黨,反而要到事件曝光後才「補鑊」,質疑他在「袋」收期間,或有不可告人的運作。

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李彭廣批評,李卓人的解畫方法並不理想,「好似擠牙膏喎。人]問,你就話用了50萬元搞廚餘。呢躞瓴琚B開會紀錄呢?如果適時(公開),別人就不會懷疑你是否作一個理由出來。」

無交代處理過程 疑說謊

一直要求立法會跟進「黑金」事件的工聯會議員王國興質疑,李卓人是否在無路可退下才「作故仔」,予人說謊的感覺,並關注有關的鉅款長期放在李卓人個人戶口,所得到的利息收入如何處理,李卓人也沒有交代。

全國人大代表、新界社團聯會理事長陳勇批評,李卓人所為,就像「在巴士上拾了個銀包唔出聲,到被人發現後才拿出來,但就聲大夾惡、『理直氣壯』話自己幫手保管,這是甚麼邏輯?」

他續說,李卓人「私藏」50萬元9個多月,「放在律師樓的保證金都要計利息啦,怎能一句畀返(工黨)了就草草了事。」他要求李卓人盡快站出來,向公眾清楚交代該筆「政治獻金」的來源、目的、背後是否有條件等,以息公眾疑慮。

有投資界人士指出,就算不動用該金額,亦可以直接或間接得益(見另稿)。

相關新聞
扣金生金 卓人不仁 (圖)
長毛暗示「秘密賬戶」處理捐款 (圖)
網上簽名反「佔中」 大聯盟按計劃明推第二波 (圖)
老同事:周昔日拒收禮 嘆走上歪路 (圖)
習近平要求部隊懲腐強軍 (圖)
貴價品「軟疲」累零售「五連跌」
資助北上升大 3屆惠1,600貧生 (圖)
「肥姐」鹵水墨魚含菌致屙嘔 (圖)
中學生上京試做太空人 (圖)
港生訪京軍營 睹威武之師感光榮 (圖)
性別更失衡 中女多中佬近兩成
索K兒追斬母 被捕唱「媽媽好」 (圖)
嚴查小金庫 中央斬腐敗鏈 (圖)
高溫乾旱「烤」驗秋糧生產 (圖)
25秒售罄?台小米廣告不實罰款 (圖)
美彈藥庫助以軍 假譴責真幫兇 (圖)
美國會起訴奧巴馬濫權 史上首次 (圖)
「伊波拉野味」恐走私英國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