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傳統產業轉型雖面臨很多困難,但也面臨很多機會。圖為山西太原大型設備製造廠。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琳 北京報道)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發達國家欲借「再工業化」走出金融危機,而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則以成本優勢,取代中國成為接納國際製造業轉移的新陣地。面對這種「前堵後追」之勢,中國製造業該如何構築新比較優勢?亞洲製造業協會首席執行官羅軍昨日在北京表示,可以借鑒德國工業4.0思路,提早布局中國製造業未來發展戰略。
可借鑒德國工業4.0思路
羅軍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經濟一直在低谷中徘徊。製造業作為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球需求不振的背景下備受挫折。傳統產業面臨轉型升級和結構性調整的巨大壓力,而以3D打印、機器人、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智能製造技術迎來歷史機遇。
「當前中國傳統產業轉型遇到很多困難,同時也面臨很多機會」,羅軍認為,未來製造業的發展趨勢應該是整合更多先進製造技術,使3D打印技術、數字技術、互聯網技術、材料技術結合得更加緊密,使製造業變得更加智能化、自動化、個性化。德國工業4.0的思路就值得中國深入思考,有利於中國提早布局製造業未來發展戰略。
「工業4.0」概念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強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轉變,目標是建立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碼化的產品與服務的生產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傳統的行業界限將消失,並會產生各種新的活動領域和合作形式。創造新價值的過程正在發生改變,產業鏈分工將被重組。德國學術界和產業界認為,「工業4.0」概念即是以智能製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或革命性的生產方法。該戰略旨在通過充分利用信息通訊技術和網絡空間虛擬系統-信息物理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 相結合的手段,將製造業向智能化轉型。
亞洲製造業年會9月濰坊舉行
羅軍透露,將於9月18至20日在山東濰坊舉行的第七屆亞洲製造業年會,重點關注全球新一輪增長與德國工業4.0戰略,探討全球製造業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德國工業4.0戰略對中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性調整的重要啟示。
據了解,第七屆亞洲製造業年會由亞洲製造業協會主辦,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國際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產業聯盟等支持。
|